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19: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七)布置作业

1.将本课的重点词整理到精题本上。 2.准确背诵全文。

《劝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 背诵课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共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

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合作探究:

(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槁暴( ) 金就砺( )则利 须臾( )之所学 跂( )而望矣 假舆( )马者 假舟楫( )者 蛟( )龙生焉 不积跬( )步 骐( )骥( )一跃 驽( )马十驾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 )之穴无可寄托者 (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三)把握概括主旨

(四)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学不可以已( ) 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 )槁暴( ) 金就( )砺( )则利( ) 则知( )明而行无过( )矣 2.翻译重点句子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五)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1.解释加点词语

须臾( )之所学也 跂( )而望矣 声非加疾( )也 而闻者彰( ) 假( )舆马者 而致( )千里 非能水( )也 而绝( )江河 生( )非异也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38m0yql66k2tg1xudp48fsc2a7r600rhb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