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同感即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是咨询者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它不同于理解,也不是同情。
2、同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直接的指导。咨询者把一般的师生关系带入了咨询中,主观地为当事人出谋划策,明确指示当事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等等。 问题二:简单的判断。咨询者轻率地下结论,武断地评价当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如“你这样想是错误的”。 问题三:空洞的说教。咨询者无视当事人的情绪,也不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而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和劝戒。如“中学生应该朝气蓬勃”,“失败是成功之母”。 问题四:虚弱的保证。咨询者为了让当事人高兴,不理会当事人的实际感受,甚至违背实际情况,给当事人作不负责任的承诺和保证。如 “你的明天会更好”。
问题五:肤浅的同情。咨询者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对当事人的处境给予怜悯和同情。如“你真不幸”、“我觉得你确实可怜”。当事人需要的是平等的同感,而不是恩赐式的同情。 3、同感反应的技巧:
(1)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投入地倾听当事人的叙述,注意和观察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增进同感的准确性;
(3)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把你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和理解,分清哪些是事实内容,哪些是情感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把你体察所得到的东西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当事人; (5)留意当事人的反馈,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第3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 发展性教育 答:发展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
2. 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 观察法答: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4. 情感反映技术 答:会谈技术之一,是指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情感是当事人虽感受到却不曾清楚意识到的,或未曾留意的。 5. 心理测验 答: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A D D C B C C C B B B 1.( )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 )成分。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3.定量观察是指( )。
A、结构性观察 B、非结构性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4.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 A、专题讨论法 B、配对讨论法 C、脑力激荡法 D、辩论法 5.代币制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角色扮演法
C、精神分析法 D、理性——情绪疗法 6.学习困难学生具有下面哪个特征?( )
A、智力低下 B、学习动机严重缺乏 C、有感官障碍 D、学习成绩不良
7.在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中,以大多数人具有的特征作为正常,偏离大多数人的作为异常,这属于( )。
A、以经验作为标准 B、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C、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D、统计学标准 8.下面哪种疾病属于神经症?( )
A.精神分裂症 B.人格障碍 C.恐惧症 D.多动症
9.罗杰斯说:“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品质——这就是 ( B )。”
A、同情 B、同感 C、理解 D、真诚 10.在咨询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咨询员将两人谈话的要点整理与归纳,然后回应给当事人,这属于( )。
A、简述语意技术 B、复述技术 C、摘要技术 D、询问技术
11.和异质团体相比,同质团体的优点在于( )。 A、辅导效果更容易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B、可以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 C、容易共情 D、更接近现实团体
12.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适用范围是( )。 A、2-18岁 B、6-16岁 C、5.5岁以上到成人 D、10-18岁
13.团体领导者:“小方与小明对此事有相同的看法,都认为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这里,领导者用到的技巧是( )。
A、支持 B、联结 C、执中 D、阻止 14.在个别咨询时,咨询者和当事人之间的角度以( )为好。
A、面对面 B、90度 C、120度 D、180度 15.如果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好采用哪种模式?( )
A、技能操作类教学模式 B、情感发展类教学模式 C、问题解决类教学模式 D、社会调研教学模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参考答案 1.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 2.成效阶段 3.高中 4.冲突性沉默 5.神经衰弱 6.沃尔甫 7.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8.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 9.艾利斯
1.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成因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 2.在团体辅导中,深层的自我表露一般出现在团体发展的________ 阶段。 3.职业选择与准备是_______ 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4.按照卡瓦纳的观点,由于害怕、畏难、愤怒或难为情而引起的沉默是________ 。 5.“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而导致的神经活动功能失调,以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称为___________ 。 6.系统脱敏法由________首创。(沃尔甫)
7.心理学家韦斯勒把不合理的信念概括为三个,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8.活动教学的目标包括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 9.心理学家________ 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一)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参考答案 答: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专门途径?各有何特点?参考答案
答:1、心理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 的教育,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既可以是个体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集体。主要途径有:开设心理学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各种心理讲座、开展心理知识宣传 等。
2、心理咨询与辅导: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
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一般是补救性的,面对的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3、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其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要求有专门训练的、有较高技术的人员。
(三)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 答: 1、认知法 2、操作法 3、讨论法 4、角色扮演法 5、行为改变法
(四)心理咨询有何原则?参考答案 答:1、尊重和信赖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艺术性原则
4、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5、坚持性原则 6、保密性原则
(五)简述肯定性训练的程序。参考答案
答:1、教导——告诉学生哪些是他人所期望的,如眼睛接触、大声说话等; 2、示范——以真人实例或录像带示范;
3、行为演练——模拟实际情形练习适当的行为表现;
4、社会增强——当学生反应适当时,即加以赞扬,以巩固其行为; 5、家庭作业——把新学得的行为模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五、论述题(每个12分,共24分) 1、试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参考答案 答:(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在心理障碍中,尤其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遗传占有重要地位。
2、其他生物学因素:除了遗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二)心理因素
1、早期经验:童年的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可以追溯到个体早期的经历,都源自于早期的矛盾和冲突。
2、人格特征:同样性质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身上,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为其发病基础。
3、心理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