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步步高】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增分策略专题十25“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1:17: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必考点25 “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

依纲排查 1.种群的特征(Ⅰ) (1)种群有哪些特征? (2)怎样运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完成种群密度的调查?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Ⅰ) (1)运用曲线和实例表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有哪些演替类型? 1.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牢记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产生条件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即理想条件、实验室条件。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 3.关注K值与K/2值的含义与应用

(1)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______,故对鱼类的捕捞应当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________。

(2)在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故对于有益动物的保护,应尽可能改善其生活的环境条件,提高种群的K值。 4.理清群落结构的“3”个易错点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5.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________演替;②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是________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______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________演替。

题组一 把握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判断 1.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5A)( ) (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9A)( )

(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浙江,4C)( )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4D)( )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4B)( )

(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2013·福建,3A)( ) (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012·海南,21D)( )

(8)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014·浙江,4C)( ) 题组二 抓住图表线,扫清疑难点

2.(2015·广东,4)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3.(2015·邯郸二模)不考虑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图示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λ大于1 B.b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C.b~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

t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4.(2014·福建,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6.如图表示稻田中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以及作物产生的价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Ⅱ代表防治成本,曲线Ⅰ代表作物价值 B.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B点能获得最大收益 C.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降低 D.作物价值等于防治成本时,有害动物会有两种密度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2.增长率≠增长速率

(1)“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2)“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 题组三 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7.群落结构与演替的相关判断

(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015·海南,22B)( )

(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2015·江苏,9B)( ) (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2014·江苏,5C)(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江苏,5D)( )

(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 )

(6)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2009·广东,11BD)( )

(7)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4D)( ) (8)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安徽,6C)( ) (9)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大纲全国Ⅱ,3B)( ) (10)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2009·全国Ⅱ,5D)( )

8.(2015·全国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9.(2014·广东,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10.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蝌蚪存活率/% 池塘编号 1 2 捕食者数量/只 甲 0 2 87 58 乙 7 30 丙 40 2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 4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11.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率边坡 处理方式 (%)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乙 种植植物 不干预 97 8 37 9 260 28 19.8 11.9 小型土壤动物 (g/kg) 4 8 42 20 32 37 11 10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12.(2015·四川,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3.(2015·咸宁模拟)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2

【步步高】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增分策略专题十25“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h229ulpx6ehs64cxfu8wrp7230mk017r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