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地执教部编版四、五、六年级的语文课程,我校六位教师分别于7月8日、9日、10日上午参加了济南市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培训,使我们不仅对新教材的编排思路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进一步感受到“一切为了孩子”这个理念的重要性。
一、整体感知
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整体与部分统一,让阅读与表达并重。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化,教学由“知识中心”逐渐转向“能力(素养)中心”,学科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并列呈现,语文要素是条明线,人文主题是条暗线。本套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思路综合编排,统筹规划训练目标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体现目标的层次性与发展性,这是教材编排上的一大特色。
从课文整体框架上来看,与以前课文相比,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增设了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这说明编排者重视学生的读书方法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吃准编排者的设计意图,科学使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编排、教学建议及培训反思 (一)四年级的教材编排及教学建议
芮老师主要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练习这五方面讲解了教材编排和教学建议。芮老师首先强调了在运用
本教材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思考练习”这个提升“语文学科能力”的抓手,因为思考练习体现了语文文字训练的系统性和发展性。陈先云老师也说过:“阅读教学应是以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为轴心和目标的教学。”
1、识字写字
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一直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到了四年级,识字写字仍然是学习重点,但并不是学生上课学习的重点。因为对于8、9岁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自学识字能力,课下也有了一定课外阅读能力。我们应该秉持“重视识字,放手实践”的态度,坚持“随文学习、自学为主、指导为辅”的基本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课上交流分类汇总,这样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2、阅读
芮老师用一句话总结了阅读反面教学,那就是“重习重形成能力,导法导大量阅读。”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教师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阅读,教师倡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局限于只读几本书。 (1)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芮老师重点针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做了详细的讲解。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让学生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课文。
教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学习提出问题;第二步,能提出问题,学习进一
步思考问题;第三步,提出问题,进一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途径。
学生在练习第一步学习提出问题时,学生先要理解阅读时为什么要提问题,要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问题。但完成提问题的基础就是读课文,只有读了课文才会产生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说完整,让其它学生听懂问题。整个第一步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读、思、表达的能力,这也符合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提问题的重点,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于思考,通过反复阅读,不断思考去寻找答案,问题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年级的课本中的文章比起三年级的篇幅要长一些,对于8、9岁的孩子来说,只读一遍两遍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不能急于求成。
芮老师针对本册书的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给我们介绍了引导方法。这三个单元的课文分别是写的一件事、几件事、叙事性长文,课文特点不同,其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对于针对描写一件事的课文,我们要从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针对描写多件事的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列小标题的方法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倡导大量阅读
芮老师提出:四年级学生只读一类整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课程体系内的阅读引导,比如神
话故事,科普读物等等;二是,做好针对特定年龄层的阅读引导,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三是,做好针对个人的阅读引导,形成
良好的阅读生态。
3、习作
芮老师指出:“阅读铺路,由读到写。”大量的阅读是为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写好作文的基础就是大量阅读。
芮老师分析整个四年级上册写作内容分别是:写一个地方、写一个人(像)、写一件事、写一个故事、写一次游戏、写一个故事、写一次游戏和写一封信。所有作文的写作目标是:写清楚。这一目标表述起来很简单,做到却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本新教材专门设立了第七单元写作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阅读目的是依据教学需要,从引导写作的需要来进行阅读,属于“异态阅读”,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习作单元中的精讲课应当如何教呢?一是生字词教学要落实。二是有感受文本的过程。
学生在单元习作时,教师要科学利用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习作,也可以用于习作后的讲评,教师绝不能将其当作略读课文来教,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问题,为我所用。
4、口语交际
芮老师在讲解口语交际教学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营造生活情境,习得交际策略。”本书口语交际编写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口语交际这一栏,从交际目标、课程内容、交际情景、交际意识、育人功能、交际话题来编写的。
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与习惯、学会理解与尊重、学会口语交际的技巧——说清楚,听明白。做好口语交际就要重视交际方法策略。本册书主要有交互类、功能类、独白类口语交际,都有相应的方法策略,需要学生去学习掌握。无论用哪种策略,最核心的就是要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提倡老师关注口语交际话题的不同类型特点,合理组织相应的交际活动;将交际方法策略自然融入交际话题,在实际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交际情景真实,学生交往自然。避免片面理解独白式交际;交际方法的指导生硬机械;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拿腔拿调,说话不自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新教材设计也引领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后习题中想象说一说、小组交流、理解说一说这样的题目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就要注重学生的表达和口语交际。
课堂口语交际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显性目标,关注语言的迁移运用;二是隐形目标,说清楚(包括: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听明白(包括: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了解别人讲的内容)。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其中:小组交流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主要一下事项:
理解公平原则:我不歧视任何人。发言是每个人的权力,和说的好坏没有关系。
理解沟通目的:交流是让我们进步,不是比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