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
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
起爆炸。
?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鼓气 ?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 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注意事项】
① 面粉应该是干燥的; ② 气囊的作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 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
?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
第二节 燃料和热量
一、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 煤——“工业的粮食”
?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
?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
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
? 石油——“工业的血液”
27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馏是物理变化)
? 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 天然气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 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 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②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③ 提高肥效。
?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二、 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三、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些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 加大空气的量;
②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 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 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 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 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 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 6、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第三节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加入的物质 现象 水 SO2加水 28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植物叶子或果皮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或石灰石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植物叶子或果皮变黄 镁条或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并且变得粗糙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 酸雨的危害:
① 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② 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③ 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④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二、 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 酸雨的防治:
①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②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 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④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③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三、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 乙醇
?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
溶解多种有机物。
?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 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
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 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 节省石油资源;②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 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与水,密度最小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H2+O2 点燃2H2O【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制氢气),放热量多,无污染。
△ ②还原性 H2 + CuOCu + H2O 【冶炼金属】 需解决问题:①制取成本高 ② 运输、贮存困难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 金属的物理性质
1)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 金属之最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4)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29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5)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6)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7)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 金属的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1)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2)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3)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4) 铝——“银粉”、锡箔纸
?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 常见的合金: 合金 成分 铁的合金 生铁 含碳量 2%~4.3% 钢 含碳量 0.03%~2% 铜合金 黄铜 青铜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钛镍合金 铜锌合金 铜锡合金 铅锡合金 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抗锈蚀性能。 备注 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 生铁常制成暖气片。 紫铜是纯铜 熔点低 见下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 ?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 熔点高、密度小; ②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③ 抗腐蚀性能好。 ?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 Mg 条件 常温下(在空气中 点燃时(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 Al 常温下(在空气中) 点燃时(在氧气中) Fe 常温下,干燥的空气 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 在氧气中点燃 4Al+3O2 =2Al2O3 4Al+3O2点燃 2Al2O3 锈(Fe2O3·H2O)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反应方程式 2Mg+O2 =2MgO 2Mg+O2点燃2MgO 现象 银白色镁条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银白色的表面逐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会生成暗红色疏松的物质——铁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