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陶工艺
摘要:古希腊的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效果上都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陶工艺是希腊艺术中的工艺瑰宝。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的制陶传统,出现了世界陶瓷史上比较罕见的赤土陶器。
关键词:古希腊 特色 罗马 各具特色 影响深远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很大,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的沿海地带。希腊的艺术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即: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居住在古希腊城邦的人大多是农民。他们主要种植小麦、葡萄和橄榄等农作物。部份古希腊人是商人,他们以买卖陶器、酒、毛衣和其他货品维生。除农民和商人外,还有些是工匠。这些工匠技术精湛,能在陶器上绘画美丽的图案。荷马时代是希腊人由原始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期,希腊已经在文明的门槛上了。
陶器生产在古希腊十分兴盛,荷马时期的陶器装饰,是以几何形体的图案为主,人们把它称为“几何纹样式”。几何纹样式陶器首先兴盛于雅典,因为在历史上雅典曾避免了多利斯人的破坏,而成为具有优秀陶器工艺传统的迈锡尼人的避难所。几何纹样式陶器的陶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最大的有等人之高。按照式样的装饰题材和特点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平行线、交叉线、三角形、S形
和回形纹装饰为主要特色。有一种较为常见的规律“三带----同心圆式”《四马盖罐》为此期间典型的作品。第二阶段:以图案人物装饰为其特色。它似乎只接受启示与迈锡尼晚期陶器的装饰,但在内容上则不尽相同。上述的两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有时在一件器物上,两种手法同时并用。如双耳陶瓮就是如此。荷马时期出现体积巨大的彩绘陶器,这种“纪念碑式的艺术”,实际上反应了当 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希腊是一个航海国家,视野比较开阔,不保守,在艺术上善于兼容并蓄,风格呈多样化。公元前7世纪时,对外地区贸易交往频繁。从而对希腊陶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其结果是希腊陶器装饰出现了全新的面貌。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东方国家动物纹饰和怪兽纹样的仿摹,如莲花纹、狮身人面像和狮头等。几何纹样期的制陶中心是雅典,而东方样式时期制陶地区则比较广泛,其中以科林斯和阿提卡两地最为突出。总的来说,科林斯陶器可分为两种样式,即前期的原始科林斯式和后期的科林斯式。到了公元6世纪,科林斯陶器由于受到阿提卡影响,逐渐开始制作大型陶器,装饰以神话故事为主。如巴黎卢浮宫的混酒器画的就是伊芙托斯的酒宴。后来科林斯式陶器被阿提卡所取代。阿提卡式
陶器多是大型的双把手器物和混酒器等。尽管在表现手法上还带有几何样式的影绘痕迹,但其故事情节的表现和写实手法则是阿提卡式特有的。
古典时期的陶器可以分为三类:黑纹式陶器、红纹式陶器和彩绘式陶器。
黑纹式的陶器是古希腊陶工艺进入繁盛期的第一个
有代表性的类型。所谓黑纹式,就是在赤或者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作剪影式的描绘,而物体的内部结构则以刻线手法表现。公元前6世纪中叶,希腊陶器进入黑纹式盛期,此期阿提卡地方的黑纹式已完全摆脱了科林斯式的影响。陶器装饰内容以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为主,常常是以两耳为界,分为两个大的画面。黑纹式陶器在造型上很注重功能的需求,并出现了不少奇特的形制。例如《黑纹式运水壶》造型就比较别致。公元前6世纪末是黑陶式陶器的衰落时期,开始逐渐向红纹式过渡。
伯利克里时代古希腊进入了黄金时代,红纹式陶器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红纹与黑纹相反,陶器上的人物等都是陶土色的,而整个瓶身则覆盖以黑色的“漆”。这样加强了表现效果。 红纹式盛期的陶器可分为两类:一为混酒器和双耳瓶等大型陶器;二是杯、盆、等小型的陶器。大型红绘式陶器绘饰者中的两个佼佼者是克里奥拉提斯和“柏林的画家”。布里戈斯也是一名优秀的红纹式陶器作者,他的创作与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关。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希腊的陶工艺衰落,这一时期希腊陶器的代表类型是彩绘式陶器。白地彩纹式的装饰方法形成了希腊彩绘陶器的一种特殊风格。所谓的白地彩纹,就是先在陶器器壁上刷一层含铁成分较少的石灰水,然后上面再用黑、褐、黄、红、绿、蓝等色加以绘饰。虽然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这些落笔草草的绘画也有一种特殊的趣味,但这些毕竟是和创作者的初衷有些距离的。不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希腊陶工艺装饰的深厚造诣。勾线的功夫和色彩上白地彩纹式的装饰手法,多用于香油小瓶。它一般为妇女化妆专用,偶尔也作为葬祭用品。
虽然在古希腊不同的发展阶段,陶器的形制有一些具体的变化,但总的来看,其形制相当丰富。希腊的陶器虽然也装饰精湛,但基本上都是实用物品,因而造型的功能性极受关注。
希腊进入希腊化时期之后,繁盛了几个世纪并对整个地中海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的陶工艺却日渐的衰微,甚至连几个世纪以来确定的装饰风格都丢弃了,被金属工艺所取代,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希腊工艺美术史上的“悲剧”,但它的发生又有它的必然性。古希腊陶装饰中一直存在追求绘画性的趋势。
古希腊工艺美术在其发达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创造出优美、典雅、和谐的古典美的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体现在陶工艺等造型比例、装饰构成的诸要素之中,从而获得了美的形式和优雅的气质。它为日后的古罗马乃至欧洲其他地区工艺美
术的发展和工艺文化的兴盛,奠定了美学和艺术法则上的坚实基础。
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制度是产生工艺美术繁荣的社会基础。古希腊的奴
隶制不同于罗马,带有较多的民主和自由色彩,所以在美术作品中不仅反映奴隶主贵族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自由民阶层的理想和要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陶器都洋溢着轻盈活泼、生机盎然的风采。
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整个希腊都归罗马。而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和罗马的
关系超过了这种领土的意义。
罗马在公元前3世纪70年代统一了意大利,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称霸地中海。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的制陶传统,在帝政时期大量生产被称为‘特拉.西吉拉达’的赤土陶器。这种在世界陶瓷史上比较罕见的赤陶,从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4世纪初,作为日常生活普遍使用的饮食器具,广泛流传于整个罗马地域,简称‘罗马赤陶’
罗马赤陶是在粗具规模的手工坊生产出来的,多样的器型是由摸具翻制的,造型十分规范。这种朱红色的陶器,几乎都有浮雕装饰,而且大都是嵌花贴饰或模型翻印而成。
到4世纪,古罗马帝国出现施釉陶器,主要产与小亚细亚和意大利部分地区,并逐渐扩大到欧洲各地。到7世纪,施挂陶衣的罗马赤陶在欧洲以及东罗马帝国几乎消失。古代地中海的罗马赤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古罗马工艺美术既表现了强烈奔放、豪华奢丽的风貌,又体现出和谐典雅的美感,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艾特鲁利亚和古希腊工艺美术所确立的古典美的标准,为其后欧洲工艺美术的审美准则构筑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古罗马和古希腊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同的 。
古罗马没有古希腊那么有想象力,多采用现实题材,热衷表现日常世俗生活。但是古罗马的银器工业和玻璃工艺发展十分繁盛。罗马极力倡导崇尚希腊风格的思潮,古希腊神话,宗教题材,古典理想主义,古希罗马时期陶器的地位如果和银器或玻璃器比较,也许谈不上是最重要。然而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地方迁来的陶工们所制作的赤褐色有光泽、有浮雕花纹陶器。有所不同的是,这些陶器制品从风格上看捎带着写地方色彩。
古希腊的陶器的发展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陶器文化基础上发展的,罗马后来延续了古希腊的陶器并将其发展。古希腊工艺美术在其发达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创造出优美、典雅、和谐的古典美的标准。罗马赤陶 是在初具规模的手工作坊中生产的 。古罗马工艺美术既表现了强烈奔放、豪华奢丽的风貌,有体现出和谐典雅的美感。古希腊的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效果上都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陶工艺是希腊艺术中的工艺瑰宝。 参考文献:
1 要彬·西方工艺美术史: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 装饰10级4班 李丹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