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合同法》的管理,后者依据《票据法》的管理,但两者本质上均属于应收款项,所以为了找出我国企业应收款项下仍未被满足的融资需求总额,设计了以下推算模型:
未被满足的应收款项融资需求总额=全国企业应收账款总余额-全国保理业务量-(承兑汇票承兑余额-承兑保证金)
全国企业应收账款总余额的数据来自《2012年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中的评估显示,约为20万亿,而根据近几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增速为14.4%和全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平均增速为20%,我们保守估计2015年这个数字将不少于25万亿元。
全国保理业务量则依据《2014年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的,约为3.1万亿元。
承兑汇票来自人行的统计,约为10万亿元,其中承兑保证金按45%来计量,推得承兑保证金约为4.5万亿元。
所以,未被满足的应收款项融资需求总额=25-3.1-(10-4.5)=16.4万亿元 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商业信用票据化对社会的经济价值是极大的,银行承兑贴现、银行保理、商业保理等间接授信融资等方式毕竟依靠的是信用中介的能力,其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不仅受限于自身融资能力的大小,也受到有关考核机制的影响,所以这16.4万亿元的应收款市场可以是票据证券化的目标市场。而我国可以借助当下票据电子化井喷之际,将商业信用直接引入电子票据形态将更有助于票据资产证券化的实现,反过来又会有利于盘活实体经济的存量。
2)综合融资性价比具有优势
对于融资企业而言,选择何种方式的融资渠道实际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其中融资人大体关心的内容无外乎是利率、融资期限、准备期间和财务功能。 利率。近两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整体利率下行较快,资产证券化产品实际的发行利率也伴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下行而越来越具有优势,两者是高度一致的。截至到2016年3月23日,我国1年期的AAA债的收益率估值在2.71%,1年期的AA+债的收益率估值在3.00%,而商业银行1年期国股银承的贴现利率是在3.25%,可以看出在债券市场发行的证券是有利率优势的,而且波动幅度远小于银行间的票据利率波幅。但实事求是的说,由于我国ABS市场发展时间还较短,ABS证券的流动性尚不充分,故会有一定的溢价,目前相较于银行承兑汇票来
说,其利率依然还没有优势,但我们在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里发现,类似恒大集团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可以卖到8%左右的利率,所以票据证券化非常适合持有此类票据资产的融资人,故在特定领域里票据证券化有着明显的优势。
融资期限。企业向银行申请票据贴现通常都是一单一议,融资周期与票据剩余期限有关。而我们设计的票据资产证券化无论是静态资产池还是动态资产池,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开展的一池一议,也就是将企业现有的票据资产或未来确定的票据资产均纳入到资产池进行定价,其融资期限明确且稳定,相较于传统授信贴现具有独特的可行性。
准备期间。资产证券化的首次发行因为需要进行结构设计、模式论证、监管沟通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故其准备期相较于商业银行的授信会更长,大约需三个月,虽然相较于传统融资手段,证券化的准备期没有优势,但我认为帮助企业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有助于企业未来的资本运作,并且发行在场内市场同样可以助推企业的品牌效应。
财务功能。实现“真实销售”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之一,在企业无追索权应收票据证券化的方案中,我认为出表结构清晰,原始权益人也无需继续扮演资产服务商,票据资产保管人到期可通过直接向承兑人出示票据的形式发起托收,现金汇款亦无需经手原始权益人,所以相较于其他融资手段具有美化财务的优势。
第四部分:总结
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广和介绍,笔者发现目前票据资产证券化开展的最标志性条件已经显现——票据电子化。以往涉足票据业务的投资人最担心的便是票据交易的道德风险,而从2015年末电子票据的发生量占所有票据业务发生量跃30%的份额上,我们可以看出票据电子化已经进入井喷阶段,并且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又表示央行已开始筹建票据交易所的消息更是令人振奋,笔者认为当前只要妥善处理好票据关系与票据权利的统一,在选择入池票据资产的时候把握“分散性、真实性”的原则便可以深入探讨和开展票据证券化业务,类似商业银行、供应链中的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平台公司和一些主要从事中小企业应收应付类贷款的机构实际都是满足此类情况的债权人,是可以开展票据资产证券化工作的优质群体,对于除商业银行以外的机构或者接触票据较少的公司来说,充分认识商业票据在实际应用中的独特意义是有助于在各自领域内的发展。另外,笔者想向广大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供销市场占据强势的企业集团呼吁,请使用票据来呵护你的产业生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