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书法第一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8:48: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讲:一些琐碎的问题

一、版本的问题

目前我们见到的王羲之墨迹,诸如手札之类的《丧乱》、《孔侍中》等等,都是唐代双钩本。

这种一般叫做“向拓本”,据说也叫“硬黄拓”,咱不管他怎么一个复杂的工艺了,但是一个关键点是:往里面添墨的时候,曾经看过周汝昌先生《书法艺术问答》中介绍启功先生的说法:先双钩,然后临摹非常熟悉了,直接写进去或者添墨。

我觉得这可能是褚遂良他们才这么干,因为他们有这种功力,况且神龙本(老冯那个)和定武本、黄绢本(褚遂良、欧阳询他们那个)《兰亭》差别很大就在这里。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向拓本”是怎么弄的呢?添墨据说是:用画工笔画的手法,一点一点描进去的墨。我觉得这个说法比较可信!因为:

1、我们能够从《丧乱》、《二谢》的线条中,看到笔画里面的飞白,直接写进去的不可能有。

2、我们目前见到的这些手札向拓本还有神龙兰亭,这些都是让鉴真老和尚送给日本或者皇帝的把玩之物,谁敢弄得不像?还想活不?!所以,宫廷里面肯定有一些“王羲之书法人体复印机”。

所以,目前的这些王羲之墨迹向拓本基本反映了王羲之书法的原貌。

二、纸张的问题

据日本的富田淳撰文说:《丧乱帖》的纸张是雁皮55%,楮(楚音,楮树,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45%的混合纸。其中还有黄蜀葵淀粉。黄蜀葵淀粉是一种胶质体溶液。据说这是日本高知县纸产技术中心分析出来的,因为《丧乱》在日本呢。

咳,咱不管这种纸是啥构成了的。但是我要说明的是,生宣纸是明代大写意画才开始使用的,并且进入到书法领域中来的。王羲之那年代没有生宣纸。结合目前国内写王字高手的用纸来看,写小字基本都不用生宣纸,孙晓云、张旭光老师用过水纹宣纸。陈忠康用过什么高丽纸和温州皮纸。

基于此,要写二王系列的小字,不能选择生宣!

元书纸也不错,反正太洇墨、洇水的纸张不好用。

雁皮:有雁皮宣。雁皮,【原形态】毛花荛花落叶灌木,高达1m,根粗壮,淡黄色,内皮白色。茎红褐色,韧皮富纤维,小枝纤细,上贴生白色柔毛,越年生枝黄色,无毛。叶对生,近对生或互生,纸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3.8cm,宽0.7-1.8cm,先端尖,基部宽楔圆形或楔形,边缘稍反卷,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均被白色长柔毛;侧脉3-5对,凸出。花两性,整齐,几无梗;数朵花组成顶生的短总状花序;无苞片;花被筒状,黄色,长约1cm,被稀疏柔毛,花萼纺锤形,具10脉,外密被长柔毛,裂片5,裂片宽卵形或椭圆形,长1-1.2mm;雄蕊10,排成2轮,上下轮分别着生于花被筒的近喉部及中上部,花丝短;花盘通常裂成2或4鳞片;子房上位,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被淡黄色绒毛或无毛,花柱短,柱头大,近球形,核果卵形或椭圆形,贴生白色柔毛,长约6mm,熟时鲜红色或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三、毛笔的问题

我们可能多有过被八十年代一批老先生忽悠过的经历,反正我有。

那时候一些老先生说:写字?那得用长峰羊毫!只有长峰羊毫才显得你有功力!

那东西,现在没人用,因为软踏踏的根本不听话,且长!你想,要是用面条写字,还不累死你啊?!

忘记了谁说过王羲之是用“中山兔毫笔”。这种毛笔我在八届国展评选的时候,孙晓云老师告诉过我,所谓兔毫(当然,中山在哪里我们不用去管),就是某个月份(具体几月份没记住,汗一个!)兔子脊背上的毛,弹性好!

现在兔子少了,都是家养的了。在什么都是野生好的时代,咱只好用替代品了。我觉得(其实我也见过很多书法家),他们都用兼毫或者狼毫。有好用的飞船不用,我们非要坐着丹顶鹤上月球,这就有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对不?!

其实还有一种毫很好用,按下不表。师傅教徒弟,总得留一手! 四、字体大小的问题

我留心过王羲之的一些尺牍(其实一共也就十来种),所谓尺牍,可能就是古代的一尺()古代一尺咱不管了,那都没用)。基本尺寸都在高度:26厘米《丧乱》、24.8厘米《孔侍中》、25厘米《妹至帖》、26厘米《兰亭》。。。

那么,这个尺寸的话,字的大小基本就在鸡蛋黄(普通的鸡蛋,不是乌鸡蛋,更不是鸵鸟蛋!)或者核桃大小(不是浙江的山核桃。)

所以,我们临摹王羲之的时候,字尽可能和他的一样大。太大,你解决不了线条中段的问题。太小,你处理不好用笔的过程。

第二讲:用笔和线条

一、线条是扁的,不是圆的

很多人包括评论家评论某个人的作品时,经常说:线条“圆劲”!于是,以讹传讹,大家都觉得线条写“圆”了才好!

其实,线条本身是二维的,在纸上面就是一个平面。但是,我们要通过分析、欣赏其使用笔的动作,把它看成是三维的或者四维的(说玄点,加上了书写时间的概念,简单点说,就是笔画的先后书写次序问题。)

但是我们仔细看一下古代经典法帖(分析书法尽量别用现代、当代人的作品当作参照物,因为当代人没几个会写毛笔字的,得罪了!),他们的线条都是“扁”的,除非篆书(貌似篆书也不是圆的)。

现强调几个概念:

圆---圆柱体。

扁--有厚度,但不是圆柱体。

片--厚度很小或者忽略厚度,比如铁片、吉列刀片。

那么线条的圆、扁、片是真么造成的呢?是线条的两端!也就是说,是用笔的起笔、收笔动作造成的线条两端形状所产生的视觉“欺骗”(请注意,我在这里用了“欺骗”这个词,因为我们的审美积累会形成审美经验,眼睛看到的物体会欺骗我们的分析,于是美和丑就产生了!)

简单地说,看看古人有几个在行草书中是用很标准的悬针竖的???(就是竖的最后出锋的锋尖在线条中间),因为在中间,线条就是圆的了,那样跟棒槌

搜索更多关于: 书法第一讲 的文档
书法第一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ota4a3oq83uyw9776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