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 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标本,因其可使蛋白质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其他有机物没有此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故正确;B. 食用油属于油脂,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故正确;C.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可用来浸制标本,故正确;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错误。故选D。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8g 乙烯和丙烯混合物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 B. 32g Cu和32g S 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C. 精炼铜时,若阳极失去0.1 NA 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
D. 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含有2个极性键,28g 乙烯和丙烯混合物认为含有最简式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含有极性键数目为4NA,故正确;B. 32g Cu和32g S 充分反应是生成0.25mol硫化亚铜,转移电子为0.5mol,故错误;C. 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粗铜中的活泼金属先溶解生成离子形式,然后是铜溶解,阴极是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若阳极失去0.1 NA 个电子,则阴极得到0.1 NA 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故正确;D. 钠和氧气或氯气反应时都是生成钠离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相等,故正确。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页
实验目的 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有的(NH4)2SO4 除去Mg 粉中混有的Al 粉 实验操作 将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并放入流动的蒸馏水中 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1第
C D
用CCl4 萃取碘水中的I2 检验溶液中存在SO4 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铵能通过半透膜,但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能进行分离,故正确;B.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但镁不反应,故能分离,故正确;C.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上口倒出水,故正确;D.要检验硫酸根离子,先加入盐酸,不产生沉淀,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含有硫酸根离子,若盐酸和氯化钡同时加入,则银离子可以干扰,故错误。故选D。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装置处的酒精灯,后点燃F装置处的酒精灯 B. B 装置中的现象为蓝色粉末变白,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生成 C. G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生成 D. C、D、E装置中分别盛放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草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和水,用硫酸铜固体检验水蒸气,然后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让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详解】A.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装置处的酒精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点燃F装置处的酒精灯,故正确;B. B 装置中的现象应为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生成,故错误;C. G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F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生成,故正确;D. 根
页
2第
据以上分析可知C、D、E装置中分别盛放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故正确。故选B。 【点睛】实验分析题一定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关键,本题中草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和水,进行检验时注意三者之间的影响。一般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然后检验二氧化碳,并除去二氧化碳,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检验其产物有二氧化碳。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X的最简单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液体,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金属元素中最小,Z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X、Y属于同一周期元素 B. 四种元素中W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大 C. X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 Y、Z形成的化合物溶解于水形成其水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说明该元素最高价为+5,则为氮元素,X的最简单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液体,该元素为氧元素,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金属元素中最小,为铝元素,Z与X同主族,为硫元素。
【详解】A. 氮和氧是同一周期元素,铝是下一周期的元素,故错误;B. 四种元素的简单例子中 硫离子半径最大,故错误;C. 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氧的最简单氢化物为水,其热稳定性比硫化氢的强,故正确;D. 铝和硫形成的硫化铝溶解于水会发生双水解,故错误。故选C。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 + 2OH ̄ = Cl ̄ + ClO ̄ + H2O B. Fe与少量稀硝酸的反应:Fe + 4H+ + NO3 ̄ = Fe3+ + NO↑+ 2H2O C. 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 + 2H+ = Ba2+ + H2O + CO2↑ D. 用石墨电极电解MgCl2 溶液:2Cl ̄ + 2H+【答案】A 【解析】
A.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详解】离子方程式为:Cl2 + 2OH ̄ = Cl ̄ + ClO ̄ + H2O,故正确;B. Fe与少量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一氧化氮和水,故离子方程式Fe + 4H+ + NO3 ̄ = Fe3+ + NO↑+ 2H2O是错误的;C.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氢离子形式,故错误;D. 用石墨电极电解MgCl2 溶液生成氯气和氢气和氢氧化镁沉淀,故错误。故选A。
7.向21.6 g 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1L 1 mol/L 硝酸溶液,充分反应,放出NO气体且金属有剩余。
页
3第
Cl2↑+ H2↑
则反应后溶液中c(NO3 ̄) 可能为 ...
A. 0.45 mol/L B. 0.6 mol/L C. 0.75 mol/L D. 0.9 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铁粉和铜粉和硝酸反应后金属有剩余,剩余的金属肯定有铜,或有铜和铁,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不可能是铁离子,生成物中金属离子为亚铁离子或铜离子,设金属为M则方程式为3M+8HNO3=M(NO3)2+2NO↑+4H2O,硝酸根离子在反应中有1/4被还原生成一氧化氮气体,有3/4留在溶液中,所以溶液中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75mol。故选C。
【点睛】掌握金属和硝酸的反应的先后顺序和铁的产物的价态。铁先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然后铁和硝酸铁生成硝酸亚铁,铜也可以和硝酸铁反应生成硝酸铜和硝酸亚铁,所以当金属有剩余时,溶液中不可能有铁离子,剩余的金属肯定有铜,或有铜和铁,溶液中肯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铜。
8.叠氮化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最理想的气体发生剂原料。工业水合肼法制备叠氮化钠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NaN3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难溶于水的AgN3;部分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CH3OH 水合肼 ?51.7 (N2H4?H2O) 亚硝酸甲酯?17 (CH3ONO) 请回答:
(1)步骤Ⅰ中NaNO2与稀硫酸发生副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在空气中可以转化为产物中的另一种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Ⅱ中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模拟步骤Ⅱ,实验装置如图(装置中冷却水省略,下同):
页
4第
熔点℃ ?97 沸点℃ 64.7 溶解性 与水互溶 118.5 与水、醇互溶,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12 溶于乙醇、乙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