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8 22:44: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虾蟹增养殖学

1、育苗场场址选择:

1.海区的条件: 盐度25~32,最低不低于20;pH值7.8~8.4;水交换好、无污染;底质以沙质或礁石为佳;藻相以硅藻优势、甲藻少;

2.场基坚固,抗风能力强; 3.淡水水源充足 4.电力、交通便利。 2、育苗用水处理的程序

1、沉淀与过滤:天然水域常受径流、降雨的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大,有机物和悬浮物多,所以一般育苗场均建有沉淀池贮水。沉淀池可选择土池或水泥池。

育苗用水经沉淀后需要过滤消除杂藻、有机物、敌害生物。虾蟹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二级过滤后方可使用。 2、盐度的调整:不同种类的虾蟹育苗对盐度的有不同的要求:对虾25~32;蟹类13~17;河蟹8~25;罗氏沼虾8~15。盐度突变不得超过±2。因此必须对天然海水进行盐度调整。

3、pH值的调整:虾蟹类苗种要求水的pH值为7.8~8.4,天然海区的pH值一般过高,可采用黑暗沉淀的方法降低pH值; pH值过低时可用生石灰提高。

4、重金属的调控:一般用浓度4~6 x 10-6 的EDTA-Na2螯合剂螯合重金属。

5、海水的消毒:药物消毒:氯制剂(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碘制剂(碘伏/季氨盐碘)、海因类、苯扎溴氨等;物理消毒:紫外线发生器;生物处理:光合细菌等益生菌类。 3、育苗水环境的控制

1、水温 育苗过程应保证水温的恒定,在适温条件下,尽量提高水温以缩短育苗周期(斑节虾25 °C, Z1~P1需12~15天;31 °C ,仅需5~7天)。但应避免高温育苗。添水、换水、或升温时应注意温差的变化:T水突变<±0.5°C;T水日变化<±2°C。

2.盐度:对虾盐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育苗用水盐度尽量在最适状态。沼虾、蟹类应控制在12左右,到仔虾或蟹大眼幼体后可以过渡到淡水。育苗期盐度突然变化应<±2。

3.pH值:常规指标。虾蟹类幼体对pH值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认为pH值应在7.0~9.0范围内,生产上要求pH值在7.8~8.6范围内,近似于自然海水,对于有些虾类在pH值低于7.5或高于8.6时对幼体发育不利。育苗水体随育苗进程pH值有下降趋势,可通过换水、充气或泼洒石灰水来调控。

4.溶氧: 要求DO2>5mg/L。一般采用散气石或多孔管道供气,散气石按2~3只/m2配置,早期以水面起微波为度,以后逐渐加大充气量,气量控制在水体的1~2%为宜。

5.光照:争议较大。 一般来说人工条件下育苗应保持与天然产区的环境条件一致,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对虾育苗应在弱光下(光照强度<500lx)进行(如台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均采用黑暗培育),而大陆学者则倾向于强光培育(光照强度>10000lx )。

6.自身污染:育苗水体的自身污染物(残饵、幼体死亡的尸体和排泄物、水体中有机、无机物和病原体等)对水质变化有重要影响,其分解产物许多是有毒物(如H2S、NH3-H2O等),对幼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一般地说,应控制育苗用水COD<1mg/l;育苗池中COD<5mg/l;氨氮<0.6mg/l。

7.换水与转池: 换水与转池被认为是控制水质最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一般在育苗早期采用逐步添水改善水质(40cm—1.2m),中后期采用换水方法控制水质,日换水量视水质情况而定(蚤状幼体不换水;糠虾幼体30~40%;仔虾50~60%;水质恶化时100%)。若水质严重恶化,通过换水仍无法改善时,必须转池

1

虾蟹增养殖学

8.排污:通过特制的工具将育苗池底的沉积物定期排出,减少自身污染。排污前可用絮凝剂(如沸石粉)先将水中悬浮物沉淀。

9.同池培育藻类:通过在育苗池接种藻类(骨条藻、扁藻、角毛藻等),定期施肥,保持水色为浓茶色,藻类5万cell/ml,可以控制水质的突变,还可直接作为饵料。

施肥种类与剂量:KNO3(100*10-6);KH2PO3(10*10-6);Na2SiO3 (10*10-6 );FeCl3(5*10-6),2天一次。 4、亲体来源:

海捕/人工鱼塭或池塘养殖/国外进口

体重:尽可能大规格,保证怀卵量和卵的质量。一般斑节对虾雌体>80g/尾、雄体>60g/尾;南美白对虾雌体>60g/尾、雄体>45g/尾;罗氏沼虾雌体>25g/尾、雄体>35g/尾;

海捕对虾最好选已交配过的个体,雌体纳精囊饱满,可见白色精荚。 蟹类选择腹部已抱卵的亲蟹,卵的颜色深褐色为佳。 罗氏沼虾在淡水中能自然成熟产卵。 5、亲体暂养与催熟

1、人工越冬亲虾的方法:

(1)锅炉加温越冬 利用现有的育苗室、越冬室用锅炉加温越冬。这种方法较普遍,但成本偏高。 (2)利用地热水越冬 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温度、盐度调配,此方法可降低燃料消耗。

(3)利用塑料大棚越冬 采用地上或地下、半地下等各种技术措施,提高越冬室气温,节省能源并解决亲虾越冬对水温的要求。 亲虾的暂养: 放养密度与雌雄比例:

放养密度:初入池时8~10尾/m2,促熟培育时2~5尾/m2。 雌雄比例:对虾1~2/1,沼虾3~5/1。 亲体暂养的条件:

水温:不同种类的虾蟹性腺发育需要的温度条件不同:中国对虾14~17°C,斑节对虾28~31°C,南美白对虾27~31°C,罗氏沼虾25~28°C,河蟹8~15°C,青蟹26~31 °C。

光照:保持弱光条件有利于虾蟹性腺发育和交配。斑节对虾光强应控制<20lx,中国对虾白天光强应控制<500lx。 盐度:对虾类、海产蟹类25~32,河蟹8~25,盐度变幅< ±3。沼虾则在淡水环境完成产卵和胚胎发育;pH值:7.8~8.4;氨氮<0.5 mg/l ;DO2>4mg/l;COD< 3mg/l。

充气 :气石布置的要求是沿培育池池周边每50cm~100cm设一个气石,池中央设2个~4个气石,充气呈微沸腾状。这样,既能保证水中充足的溶氧,又不影响亲虾的摄饵和交配。

换水清污 :培育池水深50cm~60cm。亲虾切除眼柄后2天内不换水,以后换水1次~2次/天,日换水量80%~120%,注入新水与原池水的温差不超过0.5℃。

每天早上用虹吸管和手抄网将残饵等污物清理出池,然后边排水边将池底清净,加入新鲜海水,对流15~20分钟,再加至原来水位。投喂前将上餐剩余饵料捞出。亲虾催熟培育一段时间后,可移池培育。

饵料:以鲜活为主(活沙蚕、青虫、贝类内脏、鲜鱼虾等)一般不投喂冰冻饵料。投饲率15~20%,投喂次数按每天2次。 促熟:

海捕虾达到性成熟能完成自然交配,购回后经过暂养,即可促熟。人工养殖条件下,亲体交配率很低,需进行精荚移植后才能促熟。 精荚的移植:

2

虾蟹增养殖学

1、移植的时间:一般在雌虾生殖蜕皮未完全硬化之前,也可以在卵巢进入大生长期后到产卵前3天这一阶段进行。选择性成熟较好的雄虾(精荚豆状体大)

2.、精荚的提取:解剖法/指压法/电击法(6~8V)/吸取法。 提取精荚后的雄虾放回原池后,3~4天可再次形成精荚。 3、.精荚的植入:两人操作。南美白对虾具开放式纳精囊,可用生物胶将精荚粘在雌虾的纳精囊位置。 促熟:

1、原理:虾蟹类性腺发育除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内分泌系统的调控,X-器官分泌GIH和MIH抑制Y-器官分泌促性激素和蜕皮激素,影响虾蟹类性腺发育的速度和蜕皮。采取摘除眼柄的方法,破坏X-器官的分泌活动,从而可加速虾蟹的蜕皮和性腺成熟。

2.摘除眼柄摘除方法:切除法/挤压法/镊烫法

3.眼柄的时间:对虾卵巢发育处于小生产期末,大生产期初(卵巢浅绿色)为最佳时机。眼柄摘除后4~7天一般可成熟产卵 6、镊烫法或结扎法切除南美白对虾单侧眼柄注意事项 捉虾时动作要轻、稳,不要让亲虾弹跳。

镊烫眼柄时要认准X-器官窦腺的位置,把它烫至扁焦。 刚蜕壳的虾不能做手术,否则会引起死亡。 7、交配时注意事项:

①在交配期间不要惊扰亲虾,以免影响其交配率。

②交配时要配备足够的成熟雄虾,雌雄比例应保持1:5左右。 ③水深最好保持在50~70cm。水太浅不利于亲虾的追逐,影响交配率。

④及时转移已交配的雌虾。交配期间检查2次,通常为晚上7点半和11点半左右,发现交配的雌虾要及时转移到产卵池。若交配亲虾留在池中太久,雄虾追逐多次后易脱落。

8、影响孵化率的因素:,亲体的体质,孵化过程水质调控,孵化设施的有毒物残留,孵化水体有毒生物 9、幼体培育

从幼体孵出后到仔虾或幼蟹期的培育过程,称为幼体培育。不同种类和发育阶段培育方法有很大差异。 幼体密度:依育苗设施和技术水平而定。

对虾育苗池(S=10~20m3)无节幼体20~30万尾/m3,高的可达40万尾/m3。 沼虾育苗池( S=4~10m3)蚤状幼体10~12万尾/m3,高的可达15~20万尾/m3。

饵料:幼体培育过程中,保证不同期幼体的饵料数量和质量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幼体发育期摄食器官、酶系统的形成和变化对饵料的要求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期幼体食性变化:

无节幼体(卵黄营养)-蚤状幼体(植物性营养)-糠虾前期(混合营养)-糠虾后期(动物性营养)-仔虾(杂 10、投饵管理

饵料制备:幼体不同发育期对饵料颗粒大小有不同的要求。 蚤状幼体期:骨条藻、虾片以过200~300目筛绢为宜; 糠虾幼体期:虾片、微囊饵料过120~150目筛绢为宜; 仔虾期:虾片、贝、鱼虾肉过60~80目筛绢为宜。

投饵量与次数:6~8次/天。白天3~5次,夜晚2~3次。每次投喂量以投喂后1~2小时吃完为度,最少应保证每4小时向苗池补充一次饵料。活藻液、鲜鱼虾贝肉需消毒后再投喂,一般采用有机碘制剂( 2%有效碘20x10-6)、抗菌素(0.2%)处理。

11、日常观察和管理观察内容:

3

虾蟹增养殖学

1 、光线 2 、水温 3、水质 4 、饵料生物 5、 幼体情况

6、数量变化,用烧杯观察,看到死苗,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7、生长发育情况、活动情况(包括活力和摄食情况) 12、幼体的主要疾病:

病毒性:对虾杆状病毒(BP)、白点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微小病毒(HPV)等。

细菌性:菌血症(弧菌、单胞杆菌);白斑病(弧菌);肌肉白浊病(未知);烂鳃病(弧菌)等。 真菌病:壶菌病(链壶菌、离壶菌、海壶菌) 预防措施:

切断亲体携带病原; 育苗水体严格过滤和消毒;

育苗过程控制好水质,采用药物以及生物预防。常用药物与使用浓度:氟乐灵0.01~0.02*10-6;抗菌素2~4*10-6;亚甲基蓝0.01~0.06*10-6;碘制剂0.2~2*10-6;福尔马林8~20*10-6。 13、育苗期间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三方面相互作用:

幼体、环境、病原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投喂优质的饲料 药物 (不用禁药)预防为主,注意消毒防病后避免交叉感染 14、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培育

1、溞状幼体的培育

ZI开始摄食,当池水中出现ZI时,开始投饵,投喂角毛藻或骨条藻(200目筛绢滤过),使其在水中的浓度达10×104~15×104细胞/ml,投喂3次~6次/d。ZI16h后加投微粒饵料(如虾片)(250目~300目筛绢袋搓洗)0.2g~0.5g/m3 ,投喂4~6次/d。

微弱充气,水温28℃~31℃,光照强度200lx以下。

ZII、ZIII摄食量增大,投喂角毛藻或骨条藻(150目~120目筛绢滤过),使其在水中的浓度达10×104~15×104细胞/mL,投喂3~6次/d。

投喂虾片(250目~200目筛绢袋搓洗)0.5g~0.8g/m3和微囊饵料(B.P)0.2g~0.3g/m3 ,投喂6次/d。充气量适当加大,呈微波状,水温28℃~31℃,光照强度200lx以下。

2、糠虾幼体的培育

投喂角毛藻或骨条藻,使其在水中的浓度达10×104~15×104细胞/mL,投喂3~6次/d。投喂虾片(150目~120目筛绢袋搓洗)0.8g~1.5g/m3和B.P0.3g~0.5g/m3,投喂6次/d。

MIII时加投卤虫无节幼体20个/d·尾,分3~6次投喂。充气量适当加大,呈弱沸腾状,水温28℃~31.5℃,光照强度200lx~1500lx。

3、仔虾的培育

P1~P4投喂角毛藻或骨条藻,使其在水中的浓度达10×104~2×104细胞/mL,投喂3次~2次/d。投喂虾片(100目~80目筛绢袋搓洗)l.5g~1.0g/m3和BP0.3g~0.1g/m3,投喂6次/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50~100个/d·尾,分6次投喂。充气量适当加大,呈沸腾状,水温28℃~32℃,光照强度200lx~2000lx。

P5以后,不投喂藻类和BP,投喂虾片(80目~60目筛绢袋搓洗)1g~2g/m3,投喂6次/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0~

4

虾蟹增养殖学

50个/d·尾,分6次投喂。充气量适当加大,呈沸腾状,水温28℃~32℃,光照强度200lx~20000lx。 15、对虾养成模式

(1)粗放养殖模式 (2)半精养模式 (3)精养模式 (4)超精养----工厂化养殖模式 (5)生态养殖模式 5.1 混养模式 5.2 多池循环水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 对虾精养模式又可分为开放式精养模式、过滤水精养模式、分级养殖模式、地膜养殖模式、淡水添加式养殖模式和陆地养殖模式。

16、养殖场地的选择 1、地势平坦、开阔

具有适宜于对虾生长的环境条件,新建对虾养殖场应选择远离原有对虾养殖区和城区、水质优良的海岸上。 高位池应建在高潮线1~2米以上的海岸线附近。 地势方面要求较平坦,易于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施工。 2、水文条件

要查明潮汐类型,历年潮差变化情况,流向和流速以及风浪等情况,以便确定提水井的数量及规格,同时掌握当地降雨量的周年变化及日变化及集雨面积,地下淡水资源是否丰富及能否利用,以便确定防洪及调节盐度及促进生长的办法。 了解海水pH、盐度、DO、浑浊度、营养盐等因子的变化情况。 3、水源水质良好

盐度10~35,pH值7.8~8.6,透明度大于1.5m,化学耗氧量3.0mg/L以下,特别选择没有或少工农业污水影响的地区,最好不选择红树林区和森林保护区。 用水水质要求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4、底质

底质以沙质或沙泥质为好。如果养殖海区地质为非沙质或沙泥质底,较难通过过滤管和过滤井的较经济的方式处理海水。 高位池底质以沙泥、泥沙或沙底为宜,对于池底铺地膜的养殖池,对底质没有特别要求。 5、进排水条件

提水方便,淡水资源丰富,进、排水的区域分隔远。 6、电力供应

现在的养殖场,多数都铺设大电网,安装增氧机,生活需要用电。电力供应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条件,在选址时,应选择有电力供应的地区。一般应有高压电到现场,而且同时应配备两套发电机组。 7、交通

养虾的物资供应、虾苗的运输、食用虾的销售等都需要好的交通条件,以利于活虾运输,销售方便。

5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tx17rxbn03gjy5zd2f62h6002tp400l5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