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施工方案及工器具配备 3.1施工准备 3.1.1技术准备 (1)线路复测及定位
根据施工设计图进行全线复测及定位,为该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坑开挖
1)电杆基础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应为深(≤)100mm浅(≤ )50mm,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应按最深一坑操平。岩石基础坑的深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的数值。
2)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 ○2 两杆坑深度宜一致。
3)当采用叉杆或抱杆立杆时杆坑应设有阶梯滑坡(马道),以便主杆,阶梯可根据电杆的长度挖成二阶(10m以下电杆用)和三阶(10米以上电杆用)两种,如图所示。
精选
4)拉线也要靠拉线侧挖出马道,马道的坡度应与拉线角度一致,以使拉线底把埋入坑内之后与拉线方向一致。
5)杆坑的深度等于电杆埋设深度,电杆长度在15米以下时,埋深约为杆长的1/6。
6)测量坑深,可利用测杆进行。按坑深尺寸在测杆上划一记号,将其立于坑中心检查坑深是否符合规定。Ⅱ型杆坑深以杆位标桩地面处为准,两坑底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当Ⅱ型杆设于斜坡上时,坑深以斜坡下侧一根杆的靠下坡侧地面为准,使两坑底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坑深大于规定要求时,应用碎石掺土填充夯实。
7)坑底操平,可利用水平尺检查坑 的四个角与坑中心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应进行修整。
(3)水泥电杆组立
1) 人力立杆:电杆就位后,应专人指挥,立杆所有人员均应站于电杆同一侧,立杆过程中,应听从专人口令,同起同落。
2)抱杆立杆:
○1工具准备:地锚、锚桩、人字抱杆、绞磨、各种滑轮、U型环、制动器、各种钢丝绳、夯锤、锹镐及木杠等。其数量及规格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
○2如下图所示,沿杆坑中心线在牵引反方向距杆坑中心约1.5倍杆长处,埋设两个地锚A,以便固定制动器与临时拉线。在立杆方向的左右侧,距杆坑中心的约1.5倍杆长处,各埋设一个地锚B,作为固定临时拉线用。在牵引侧距杆坑中心线约1.5倍杆长处,并位于线路中心线上埋设一个地锚C(牵引地锚),以便固定滑轮组。在距牵
精选
引地锚后侧15m埋设一个地锚D,作为固定绞磨用。牵引地锚埋深不
应小于1.5m,其作地锚埋深不应小于1.2m。与地锚接触的坑壁应保持垂直,其下部应挖一个放置地锚的土槽。地锚应与牵引方向保持垂直,引出线用的马道坡度不应小于45o。在淤泥及砂土处埋设地锚时,应在地锚上加压两块木板,以加大地锚抗拉力。
牵引地锚应对正线路中心线,对于转角杆应对正转角二等分角线。
○3起立无叉梁的Ⅱ型杆时,为防止杆身偏扭,应加装一个X型的临时叉梁,以保证起立过程有足够的稳定性。
精选
○4调整杆身, 使杆根进入杆坑中心。
○5在地锚A与杆根间联结制动器,杆根与制动器之间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一般为16~19mm,制动绳应绑在杆根部,并应与杆身保持平行。在地锚D上固定绞磨,在地锚C上固定导向滑轮,在电杆端部固定临时拉线。
○6在电杆上联结分固定钢丝绳,并使其穿过单滑轮E。滑轮E由总固定钢丝绳与抱杆联结。钢丝绳在电杆上只少缠绕两圈以上,以免串动。杆高在15m以下的钢筋混凝土单杆,可采用单固定点起吊。
○7在抱杆顶端与牵引地锚间联结1-1、1-2或2-2滑轮组,使牵引绳由动滑轮引出,通过导向滑轮与绞磨联结,如图下图所示。
钢丝绳在电杆上和抱杆上的联结方法如图
精选
钢丝绳在电杆上固定及钢丝绳在抱杆上固定
○8在地势不好的情况下立杆时,为防止抱杆倾倒,在其顶端绑扎处加装两侧拉线,以使抱杆稳定。拉线长度不应小于抱杆高度的1.3倍。
○9在淤泥及积水地区立杆时,为防止抱杆下沉,应在抱杆根部夹装两根枕木,用直径为25mm的螺栓固定,并在抱杆根部垫上石块或其他等物。
○10推动绞磨进行起吊,当电杆头部离地面0.5~1.0m高时应停止起吊,再重复检查一次各部情况,对绳扣的检查应特别注意,检查确无问题后再继续起吊。当电杆起吊至一定高度时,松动制动绳,使杆根逐渐进入坑内。应使杆根在抱杆不起作用前接触坑底,并使电杆达到正确位置。
○11在电杆起吊过程中,左右侧拉线应均匀施力,以保持杆身稳定。当电杆起吊至60o-70o时应将反向拉线拴在地锚A上,但不要拴死,以便随着电杆的起吊慢慢松动,以防电杆向牵引侧倾倒。
○12电杆起吊至80o以后,应慢慢推动绞磨,并缓放反向拉线,使杆身调整至正值。然后将反向拉线和左右侧拉线固定在地锚上。固定时应把钢丝绳盘成两个小圈,其中穿入小圆木,以防钢丝绳损坏。
○13观测人站在相邻未立杆的杆坑线路方向上的辅助标村处(或其延长线上),面对线路向已立杆方向观测电杆,或通过线锤观测电杆,指挥调整杆身,或使与已立正直的电杆重合。
○14观测人站在与线路垂直方向或转角等分角线的垂线(转角杆)的杆坑中心辅助标桩延长线上,通过线锤观测电杆,指挥调整杆身正
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