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福利问题研究
——以西北某县小学生为例
作者:梁梅明
摘要: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福利现状为研究重点,背景置于西北内陆地区,以小学生受教育过程为研究视角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采用访谈和观察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所需资料并辅以文献分析。首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福利现状分析并发现问题所在,根据实际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成因并最终从政府责任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切实建议。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教育福利 受教育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们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福利问题多有关注,虽是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探讨,其仍然反映出一些共性,即,对教育福利的公平性强调,对现有教育福利不均衡现状的指称,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等。同时这也是我国学界对教育福利性研究的共同倾向。教育福利具有普惠、公正性,当将其视为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救助或恩惠。其期望实现的目标当是对作为弱势群体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彰显其平等理念,给予这一群体同等机会并使其获得同样权利。所以选择研究背景为西北内陆地区——最能体现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足之处的地区——可以更加突显问题之严峻,同时,研究视角为教育福利资源,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涵盖说明,对主题的阐述也是比较全面。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教育福利概念的不同界定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教育福利概念也是一种含混不清的状况。总体上来说可以是以下几种概括,第一,政府文件中的教育福利概念。第二,社会保障领域内的教育福利。这个可以区分为两种认识,一种是将其视为社会救助制度下的特殊群体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另外一种是将其划归为狭义社会福利体系内,是面向全体拥有适当资格的社会公民的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救助进行区分。教育福利的概念界定在景天魁老师看来,“是国家或者社会为保障国民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为此提供的公共资源或优惠条件”[1] 。主要强调教育福利的公正公平性以及其普适性质。官婧、阳义南对此界定为广义和狭义之分。这也是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取向,一般都会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概念的区分,同时也是两种研究取向。[2]对教育福利问题的研究,有的研究者划分为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3]着手分析,之于教育过程,即为优质教育资源和发展
机会的获得[4]。另外也有学者将教育福利问题具体为教育扶贫、免费义务教育与希望工程、儿童教育福利、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助学贷款制度及其他、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福利、妇女的教育福利、残疾人教育福利、老年人教育福利和企业职工教育福利[5]等方面的问题。 2、本文中的教育福利概念
在分析了现阶段对教育福利的不同概念界定后,对于本文中界定的教育福利概念也设定了社会背景和学术研究取向,即,本文中的教育福利是指,国家或者集体出资举办的旨在提升全体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教育项目和政策措施。主要体现为政策扶助、补贴和优惠措施。
二、调查过程与研究方式 (一)调查方式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在考虑了实际调查的背景环境以及对所得结果的期待而选择实地研究的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了两类,观察和深度访谈。访谈是为了获得更为深入详尽的资料,因而此次访谈只是设定了访谈的主题,即为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次访谈是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式,但在同时,研究者为了获得更具体、有用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设定了相关的访谈角度和具体问题。 (二)调查对象
笔者根据所处的实际背景条件以及研究主题确定的研究对象包括三类,其一是甘肃省某县的两所城镇小学,其二为该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和部分老师,其三是该校部分学生的家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