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一联准确选取家庭生活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昏昏”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暗示了灯下兄妹推心臵腹、促膝谈心的随意。“供”“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挑选,全句表达了相逢的快乐和手足之间的深情。
(2)“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词入诗,一纵一横,一时间一空间,使离别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诗歌鉴赏: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诗并不多见,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饱含深情,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对于这种离情别绪,更是不堪承受,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风生,畅叙亲情,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分离,更为即将远赴他乡与亲人相别而伤情。尾联的出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第二组(30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
虞集
天阔秋高初夜长。浮尘消尽雾苍茫。澄澄孤月转危墙。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不闻人语只吟螀。
(1)“澄澄孤月转危墙”一句中“澄澄”一词用得很好,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渲染了怎样一种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澄澄”,光明澄澈的意思。万里长空中,消尽了苍茫雾气,只有一轮孤月闪烁着明亮的清辉。运用“澄澄”一词,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渲染了环境的宁静。
(2)全词渲染了安宁清静的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反衬作用。
诗歌鉴赏:此词境界清明高远,值得一读。首句以“天阔秋高”四字将大都秋高气爽的境界推向无限之高远。次句写入夜的大都,消尽了白日的喧嚣,但心中感觉缺少什么,一片茫然。直到那一轮明月从高高的宫墙上露出来,心里才感到一片安宁静谧。上片重点写出了秋月未显时的景象,为明月的出现作铺垫。下片着重写月亮出来时的情景。金井坠露,滴滴有声;玉阶有月,仿若凝霜;不闻人语,只闻
秋虫低吟。渲染出一派宁静的氛围。全词纯然写景,无一情语,但句句含情,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安宁。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黄钟]节节高 题洞庭鹿角庙壁①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②,三生梦③,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注:①这首小令作于卢挚出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途中。②半夜心:夜深人静时油然而生的离愁别恨。③三生梦:佛家以去、来、今,即前生、来生、今生为三生。梦,梦中的幻境。
(1)此曲的最后一句“闷倚篷窗睡些”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前四句和后四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闷”字用得好。此处着一“闷”字,一是对上文“闷”的两个原因的总结,远离京城,心怀离愁别恨,对自己前途命运难测的忧虑;二是画龙点睛,奠定本曲的感情基调。
(2)本曲前四句和后四句构成了反衬关系。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的美好情景。后四句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怨闷之情。以美景衬哀情,使哀情更哀,更易使人受到感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