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各不相同。 6、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温度、空气。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仙人掌的茎是扁平状。
6、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0、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自己制造的 11、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叶
12、凤仙花最早的两片叶是由子叶长成的。子叶厚、小而且光滑;子叶之后长出来的是真叶,真叶薄、大、边缘有齿轮状。 13、凤仙花的果实成熟时一碰便弹出种子。
14、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15、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茎的颜色:红色。
16、种下10天左右凤仙花破土而出。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约70天
17、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和温度等。 选种要挑选。
18、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未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 19、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20、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要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请简要写下来。 答:播种前的准备工作:①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1、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P4
答:播种方法:①选种。选择饱满、没有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③在土中约1厘米处播入种子。④浇适量的水。
22、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说明了什么P8
答: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说明了植物的根能够吸收试管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23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交叉分布。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24、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和养料,可是人们并不把水和养料直接给植物,而是把水浇在地里,把肥撒在地里,这是为什么
答: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25、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答:因为绿色植物的细胞里含有叶绿素,植物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存在大量的叶绿素,所以表现为绿色。
26、将一段新鲜的芹菜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烧杯中,观察芹菜的横切面有什么变化(P13)
答:横切面上出现了许多红色的小点。说明芹菜茎内有许多的小管子,能运输水分和养料。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蚕是吃桑叶长大的。
2、蚕蛾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3-4天后变为灰绿色或紫色。 3、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完全变态的昆虫和蚕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4、蜕(tui)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的眠现象是蚕的生长特征。
5、蚕在吐丝前,会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在吐丝中会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在吐丝后会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6、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重大发明之一。
7、蚕从卵里孵出时如蚂蚁一般小。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8、蚕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部分,从蚕的形态变成蚕蛾的形态的变化叫做变态。
9、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10、蚕蛾交配后不久即死去。 11、恐龙也是从卵里孵出的。
12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3、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14、第一种分类方法:
①变态:蜻蜓、蚊子、蟾蜍、蝗虫、青蛙、苍蝇 ②不变态:鸡、猫、熊猫、鱼、猫、鸡、狗、人 第二种分类方法:
①卵生:蜻蜓、蝴蝶、鱼、鸡、蚊子、苍蝇、蝗虫、青蛙 ②胎生:羊、熊猫、狗、猫、人
15、给即将孵出的小蚕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为什么要在盒子扎些小孔为什么要洒水呢 答:保持空气流通,和环境湿润。
16、你知道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吗
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是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 17、青年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
育的重要时期。
18、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温度计有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三部分组成。 3、25摄氏度写作25℃;-8℃读作:零下8摄氏度。 4、测量水的温度,应选择-30℃--110℃的温度计。 5、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6、当物体的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7、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受热了。
8、能使水的蒸发速度加快的是温度升高、空气干燥、有风吹。 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就是蒸发现象变干的。
10、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应该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屏住呼吸平视液柱读数 11、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12、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蒸发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了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蒸气是透明的一种气体。 13、当水温达到0℃以下会慢慢变成冰。
14、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5、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研制的水银温度计一直沿用到今天。
16、下雨后地上的水无时不在蒸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