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3:32: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阿西莫夫短文两则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及语言。 难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课程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

播放恐龙化石进行讨论: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恐龙化石的分布又能向我们说明那些问题?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文题质疑

《恐龙无处不在》是介绍“恐龙无处不在” ,即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吗? (三)初读释义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是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文章。只是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而已。 (四)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问题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总 起)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

(分 说)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有——恐龙不会迁徙——大陆漂移 (总结)大陆漂移学说成立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问题2:说明方法的判断

第1页 共6页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打比方)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列数字)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举例子)

问题3:下列词语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明确:“分裂”相对“形成”而言;“破裂”相对“完整”而言;“分散”相对“集中”而言。 问题4:课文结尾说: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这句话呼应前文哪句话?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三)拓展延伸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启示二:敢于大胆联想和创新 五、布置作业

走近阿西莫夫,阅读相关作品。

《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及语言。 难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课程安排】

第2页 共6页

【教学过程】 一、旧课导入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 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这一观点。同时我们又知道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 “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二、整体感知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明确:

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讨论明确: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3页 共6页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这部分分四层。

第一层(第5、6自然段),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第二层(第7至第10自然段),说明1961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

第三层(第11至第13自然段),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第四层(第14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三、问题探究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

第4页 共6页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p9o648q2e4uc568cqjj1x2cx44e3501af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