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5:25: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强调“山海相连”、“显山露水”,强化“山、海、河、城”相互交融的绿化景观格局,绿地景观应体现热带风貌特色和风景旅游城市意境。规划形成点、线、面结合,山水环境与绿廊绿轴交融的“一湾两带、山林围绕、绿廊相连”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湾两带”指三亚湾滨海绿化,以及三亚西河、东河沿线的绿化带。

“山林环绕”指城区周边鹿回头岭--南边岭--凤凰岭--抱坡岭—牛少坡—荔枝岭—高岭—马岭一线的山体林地绿化,是城区外围的绿色屏障。

“绿廊相连”指城区中的一系列绿化轴线、道路景观绿化带、公共绿地等,共同形成联系山林、滨河滨海地区的“山海相连”的绿化廊道。

中心城区内重点建设的绿地公园包括三亚湾滨海公园(椰梦长廊),海坡滨河公园,鹿回头公园,金鸡岭城市公园,月川湿地公园,凤凰岭公园及热带植物园,虎豹岭郊野公园,以及三亚河滨河的白鹭公园、红树林公园等一系列公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方便实用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

5.4城市设计指引

(1)总体要求

强化“山、海、河、城”相互融合、协调的城市景观格局。城市建设要协调好与山、海、河、湿地等自然环境的关系,保障山、海、河等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改善城市与滨海、滨河、沿山地区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视条件,保持城市及城市活动与自然的良好融合和互动。

城市建筑形态应尺度适宜,高低有序,疏密有致,色彩淡雅,整体体现出山水园林城市和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风貌特色。

(2)山体及山前控制区

保护山地自然环境资源,保障山体及山边地带的公共性和良好的可进入性。严格管控山地区域发展建设,坡度大于25%,或35米等高线以上用地不得建任何建筑物。已有建设应逐渐进行整改和生态恢复。

山前控制区建筑形式宜以小体量、坡屋顶为主,建筑造型要和山体背景相融合与协调。

(3)滨海一线控制区

严格遵守后退最高潮位线控制等相关空间管制要求。严格保护滨海岸线、沙滩及滨海绿化带,保障滨海地带的公共性和良好的可进入性,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富有活力的滨海公共开敞空间,营造具有热带滨海风貌特色、环境优越的滨海景观带。

建筑布局要考虑整体空间景观效果,形成统一格调和优良的天际线。沿海滨建筑应避免采用大裙楼、大面宽作法,板式高楼必须垂直海面。可结合用地功能布局建设适量的景观控制点状高层建筑,在三亚湾中心的城市活力中心可集中建设高层建筑群体,造型要挺拔、简洁。

(4)滨海二线控制区

滨海二线控制区应强调保护和梳理自然山体、河流水系、湿地等生态景观要素,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严格管控各类“显山露水”的视线通廊;城市建筑的形态风貌应体现热带特色。形成整体环境优良,尺度适宜,具有热带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区。

(5)“山--海”廊道管控

强化和保护“山海相连”的廊道。结合地形地势以及用地布局,保护和利用滨河景观廊道、景观道路廊道、交通市政设施廊道等作为“山--海”的廊道,加强廊道沿线的景观风貌管控,保障其公共性,引入丰富城市活动,形成具有三亚旅游城市特色的景观廊道及活动廊道。

(6)节点区域及门户区域

节点区域:结合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及功能中心,重点塑造城市活力中心、鹿回头及三亚河口、海坡肖旗港、三亚东西河交汇处、抱坡岭轴线等区域,营造具有旅游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节点区域。

门户区域:重点塑造三亚凤凰机场、高铁站及长途客运站、凤凰岛邮轮码头以及主要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城市门户区域的景观形象,突出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特色。

(7)景观标志点及观景点

景观标志点:沿滨海带结合垂直滨海的景观道路廊道规划建设系列景观标志点,作为景观道路的对景和三亚湾海面上的标志景观。三亚湾活力中心轴线、活力中心近海海面、凤凰岛端头等区域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或构筑物,重点塑造景观标志点。

观景点:沿滨海带、滨河景观廊道等,结合用地功能和视线景观规划建设一系列公共开敞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观景点和活动场所。保障观景点的开放性和良好的景观环境,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应从相关观景点进行视觉景观分析,以保障不对景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8)重要视线通廊

保障主要山体制高点之间视线通廊的通畅。重点加强鹿回头(南边岭)与金鸡岭之间的景观视线通廊控制。保护鹿回头、金鸡岭、凤凰岭山头制高点形成的视线“小金三角”以及鹿回头岭(鹿回头半岛南端)、抱坡岭、马岭(天涯海角北面)山头制高点形成的视线“大金三角”不被损害。在各山头制高点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建筑高度不得高于三角形视平面的2/3。

5.5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旅游交通,塑造特色旅游交通品牌,大力发展三亚低碳环保的旅游交通体系,在满足游客与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展现“可欣赏、可游览、宜生活”的城市面貌,打造具有滨海旅游城市独特气质的生活方式。

(2)规划策略

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策略:建设专业化旅游客运系统,建立以枢纽为核心的城市公交网络。以保证公共交通公益服务质量为首要目标,逐步推进公交经营体制改革。

旅游交通发展策略:构建完整的非机动车运行系统网络,保障通行路权与运行环境,全面实现步行系统优化提质。

机动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推进道路网络设施建设模式调整,实现与交通走廊向协调的分层机动化交通组织,实施停车分区差别化供给,引导机动化交通合理发展。

(3)道路网络布局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p9py0zxvv83hrt8bvdh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