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 展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2.能够小组合作逐步揭秘爬坡球的原理。 3.会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
逐步揭秘爬坡球的原理。 【教学难点】
揭秘蜡烛跷跷板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纸鹦鹉、回形针、玩具小人、橡皮泥、球、木板、胶带、剪刀、蜡烛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纸鹦鹉导入
T:还记得这只纸鹦鹉吗?我们是如何让它站在指腹上的? S:放回形针。 T:放在哪个位置? S;尾部。
T:请你来试一试,成功了。为什么纸鹦鹉尾部加重物就能够站起来了呢? S:上轻下重就能够使纸鹦鹉稳稳地站立了。
T:的确这就是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所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拓展活动。 二、揭秘飞天仙女不倒之谜
T;先请大家欣赏一段优美的飞天舞!(20秒时间2008年春晚敦煌飞天)。(定格仙女们身体大幅度倾斜的画面)仙女们的这个动作你觉得难吗? S:难。(或不难)
T:到底难不难呢?我们来试一试如何?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准备的玩具小人试着模仿仙女的这个动作,看看它能不能稳稳地站立在桌面上? S:学生实验。 T;成功了吗?
S:没有。
T;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他稳稳地站立在桌面上呢? S:加重物。
T:老师给大家提供重物橡皮泥。你们来试一试。 S;学生实验,成功了。
T:看来在脚上加重物确实能够使玩具小人稳稳地站立在桌面上,那我们的飞天仙呢? S:也有重物。
T: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她们的秘密武器——一个重的铁靴,可见飞天仙女也运用了上轻下重的原理。这样她们就能够做出常人无法做到的动作了。 三、揭秘爬坡的球
T:好,同学们,接下来老师要有请我们的同学给大家展示2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它们有没有运用到上轻下重的原理呢?首先有请我们的小应同学给我们展示实验:站立的铁圈。 S;生展示。
T:这个实验有没有运用上轻下重的原理呢? S:生解释回答。
T:接下来有请同学上台给大家展示。 S:生展示。其他学生尝试并解释。
T:提起大米的筷子,它有没有运用到上轻下重的原理呢? S:生解释回答。
T;好。感谢刚刚两位同学给大家展示的实验,可见生活中有的现象时利用了物体上轻下重的原理,有的则不是,那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表演的这个实验,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T:这是个斜坡,我把这个球放在木板上,球会怎样? S:会滚下去。
T:确定?好,让我们拭目以待!(教师演示:球爬坡了)神奇吗? S:神奇。
T:你们想不想试试? S:想。
T:每组上台领个球和斜面,来试试。 S:小组实验。 T:成功了吗? S:没有。
T:诶,为什么老师成功了,而你们却没有成功呢?难道老师比你们厉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S:生猜测(有重物)。 T:你们赞同他的想法吗? S:赞同。
T:那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一个重物,试一试。 S:生尝试。 T:成功了吗? S:没有。
T:这是什么原因呢?
S:重物在里面摇来摇去,不固定。
T:好,那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胶带和剪刀。固定住重物试试。 S:生实验。 T:你们成功了吗?
S:(有的组成功,有的组没有成功。) T:请成功的组来分享下成功的经验!
S:生上台演示。(老师提问上台演示的同学:你在找来找去找什么?生:我在找重物的位置。师:你想把重物放在哪里呢?生;放在上面。)
T:成功了!不错!接下来失败的组可以借鉴下成功组的经验,成功组也别闲着,再找找重物还可以在哪里也能够使球爬坡的?请组长上台领取记录纸,把重物所在位置画在图上。 S:生实验。
T:(把学生的记录纸贴黑板上)请大家观察下,它们重物所在位置有何共同点? S:都是上重下轻。 T:为什要上重下轻放置? S:为了能够让它滚上去。
T:滚过去后,最终球停止后会呈现什么状态?还是上重下轻吗? S:不会,是上轻下重。
T:可见爬坡的球也是运用了上轻下重的原理。 四、揭秘蜡烛跷跷板
T:我们的同学还是挺厉害的,破解了这么多的实验之谜,最后老师这还有个重量级别的实验,想请你们观察下,发生了什么现象?(现场展示蜡烛跷跷板) S:像跷跷板一样在动。
T:它为什么会像跷跷板一样呢? S:(解释)
T:(画出示意图)在他们燃烧时,火焰是朝向哪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