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视辩论透露出的“执政新思维”
作者:骆正林
来源:《声屏世界》2009年第03期
编者的话: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包括了一种科学地掌握、管理和运用新闻媒体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利益分化和冲突加剧的时期。2008年媒体在一系列大事、要事上的表现值得我们回味,在新的执政环境中,如何科学地掌握、管理和运用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也值得我们去总结。请看——
在传统的金字塔般的官僚体系中,政府官员可以凭借等级制度,拉开与普通百姓的距离,维护官员的权力优势和道德优势。由于“官”“民”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政府官员可以只唯上不唯下,将百姓排斥在公共行政之外。然而,随着新公民社会的崛起,公众参政意识的不断增强,政府官员的为官生态面临着重大变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6—7月间举行的重庆官员电视辩论赛,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公众发现中国官员的“执政新思维”正在形成,政府官员越来越注重他们的知识素养、应变能力和公众形象。
电视辩论带来的广场效应
古希腊城邦时期有一种广场辩论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公共事务必须通过广场辩论来决策,因此,广场辩论被很多思想家认为是“民主”的一个源头。今天,现代传媒技术放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教育普及提高了公众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公共行政越来越受到公民参与的约束。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很多官员及时调整他们的行政风格。汪洋在广东注册QQ号,仇和在昆明公布政府办公电话,南京在干部选拔中引进电视辩论,这些新的“与民沟通”的做法,通过媒体的有效宣传,为政府赢得了不少民意的支持。而重庆的官员电视辩论,更是一场新的“广场辩论”,它给重庆官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辩论赛共有16支参赛队伍,分别来自重庆市各部门及所辖区、县。这种覆盖全市的官员辩论赛,是重庆官员公众形象的大PK。因此,各参赛单位非常重视,都派出主要领导进行策划、指导,并对选手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平时,政府官员可能忙于日常事务,很难有时间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而此次借辩论赛的“东风”,各单位和官员们有机会集中补课,深入思考重庆市未来的发展方位。据有关报道透露,此次辩论赛还有选官的目的。如果报道属实的话,这也是政府选官制度的一种进步,虽然这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但毕竟它讲究程序公开、公平博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