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药有什么危害
很多胃病患者经常服用一种胃药——抗酸药,虽然经常服用,却不知道自己服用的药物有什么具体作用,有什么危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抗酸药究竟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危害。那么,什么又是抗酸药呢?
进食东西时,胃会分泌胃酸(胃液)和胃蛋白酶来消化食物。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或者没有食物可以消化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直接跟胃粘膜接触,攻击胃粘膜,从而伤害我们的胃。
抗酸药就是一类能降低胃内酸度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减弱胃液消化作用的药物。抗酸药为弱碱性药物,口服后可以迅速中和胃酸(PH大约为7.0)。胃酸被中和后,可使幽门紧张度降低,缓和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疼痛。还能减少胃酸和蛋白酶对溃
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明显的止疼效果。有些还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利于溃疡的愈合。也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所以抗酸药常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酸分泌过多症。那什么药属于抗酸药呢?
我们常常将抗酸药分为两种:
1.吸收性抗酸药(可被人体吸收): 碳酸氢钠等。
2.非吸收性抗酸药(不可被人体吸收): 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片剂或凝胶)、三硅酸镁。
应用单一品种的抗酸药有较多不良反应,且在临床上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多采用几种抗酸药组成复方制剂以互相取长补短。
常见的复方制剂有铋镁碳酸氢钠、大黄碳酸氢钠、复方颠茄铋镁、复方颠茄氢氧化铝、维U颠茄铝镁、海藻酸铝镁等。
一般情况下,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例如嗳、腹胀、便秘、腹泻;还可能导致碱血症和碱血尿,胃酸分泌增加。
本来抗酸药就是要中和胃内过多的胃酸,如果吃了药之后胃酸分泌更多,不仅不能缓解胃酸过多带来的疼痛,而且还会使病情恶化——溃疡面积更大,溃疡更深。那胃酸过多怎么办?
经过了国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试验证明,来自海洋的几丁聚糖能够与带负电的胃酸反应,从而中和过多胃酸,并且维持最佳的胃内修复环境(PH在4.0~5.0之间);在胃壁形成保护膜,有效保护伤口;止血杀菌,清除坏死组织,促进愈合,全面促进胃粘膜及整个胃体的修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