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小明帮李叔叔家收西瓜。
图2:下雨了,小丽帮小毛家收晾晒的玉米和衣服。 图3:小红搀扶王爷爷下楼。
师:图片中的同学,都主动帮助邻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请大家思考,你能为邻里做些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38页《垃圾不见了》这篇文章。 师:你认为小女孩的行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懂得了邻里互助、生活和睦的道理。邻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我们也应该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四:不给邻居添麻烦
(出示教材39页图片)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邻里之间怎样才能避免矛盾的发生呢?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平时多为邻居想一想,例如在家看电视的时候,音量调小一点儿;不在楼道里堆放杂物等。
师:大家有谁搜集了历史上有关邻里之间谦让、体谅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师:如果自家受到伤害时,要怎么处理呢
(出示教材41页图片)师:当你遇到相同的情况时,你会
怎么办?
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回答。
小结:当邻居伤害到自家时,要先去找邻居积极友好沟通,给邻居讲道理;如果邻居不理睬,也还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沟通解决,而不能粗暴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当与邻居发生矛盾时,应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好邻居”非常重要。当我们去邻居家串门时,要做一个文明的客人;当邻居家有困难时,应主动提供帮助;当与邻居家出现矛盾时,要及时沟通,恰当解决。只有这样,邻里之间才能和睦友好相处,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和谐。
7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并抱以感激、
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有几位同学要介绍他们的家乡,通过他们的描述,你能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生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生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生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生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回答:区号是010的地方是北京,第一位同学的家乡是北京;江苏简称“苏”,第二位同学的家乡是江苏;广西桂林有美丽的漓江,第三位同学的家乡是广西桂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第四位同学的家乡是香港。
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
请大家在教材43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一找,然后描出它的轮廓。
(1)学生描出轮廓后,小组进行展示
(2)同学们仔细观察河北省的轮廓像什么? 生:像耳朵、像问号……
师:请你在地图上找一找家乡的邻省。学生找出后回答。 二、我是家乡小导游
假如有远方的朋友要去你的家乡游玩,你愿意做他的导游吗?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咱们来做一个比赛吧,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1)小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2)每个小组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介绍。 阅读教材45页,哪位同学收集到了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神话、传说或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风景、讲述家乡的传说和故事,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我爱家乡的特产
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6页的图片: 图1,吐鲁番的特产——葡萄。
生1:我的家乡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葡萄生长。这里的葡萄非常甜。
图2,无锡惠山的特产——惠山泥人。
生2:很久以前,心灵手巧的艺人发现家乡的稻田下面有一种黑泥,细腻坚韧,很适合捏泥塑。他们就把黑泥反复敲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