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分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同时用于解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 差异
②分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还必须反映分公司的战略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一 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定义(识记):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2.有用信息的特征(领会):①质量较高的 ②及时的,管理者一有需要就能获得
③完全的和相关的。
二 信息管理工作
1.信息管理过程(领会):
信息的采集: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⑴明确采集的目的 ⑵界定采集的范围 ⑶选择信息源
信息的加工: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⑴鉴别 方法:①查证法 ②比较法 ③佐证法 ④逻辑法 ⑵筛选 步骤:①真实性 ②适用性 ③精约性 ④先进性 ⑶排序 ⑷初步激活 ⑸编写
信息的存储: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信息的传播:指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
具有与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①目的更加具体 ②控制更加严密 ③时效更加显着
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①传播主体的干扰 ②传播渠道的干扰 ③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信息的利用:指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 信息的反馈:指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包括反馈信息的获取,传递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三个环节。 三 信息化管理
1.信息系统的要素(领会):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基本MRP的依据是:①主生产计划(MPS) ②物料清单(BOM) ③库存信息 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 组成部分: ⑴财务管理模块:①会计核算 ②财务管理
⑵生产控制管理模块:①主生产计划 ②物料需求计划 ③能力需求计划 ④车间控制 ⑤制造标准
⑶物流管理:①分销管理 ②库存管理 ③采购管理
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 决策与决策理论
1.决策的概念(识记):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原则(领会):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达到最优必须满足: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决策的依据(领会):适量的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4.决策理论(领会):
古典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张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有: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行为决策理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赫伯特?A.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指出,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主要内容有: ①人是有限理性的。
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 ③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是有限制的; ④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
⑤决策者往往只求满意结果,而不是最佳方案。
※行为决策理论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还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
5.决策的分类(领会)
(一)按决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划分,有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二)按决策发生的重复性划分,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三)按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划分,有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 决策
(四)按决策主体划分,有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⑴战略决策(识记):是指试管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远景的全局性、长远性的大致方针方面的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⑵战术决策(识记):又称管理决策,是指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