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 数学 学科 二 年级 上 册第 一 单元集体备课稿
主备人:姜志东 参加人: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 时间:2019.9.1 地点:一楼办公室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9.2—9.10 本单元课时 6课时+机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做准备。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曾经接触过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初步知道算式里的“加号在前先算加法,减号在前先算减法”。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本单元继续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学生看到两道例题列出的算式,能够说出先算什么,知道再算什么。 学情分析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单元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主动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5、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主张。 连加、连减...................................1 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1 课时 练习一.......................................1 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1 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1 课时 练习二.......................................1 课时 单元检测 机动 1.二(1)班第一小组有12人,第二小组有16人。 (1)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多多少人? (2)要让两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2.第一盘有5个苹果,第二盘有1个苹果。要使两个盘子里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3.漫画书26本,科技书22本。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课时安排 补充训练内容 (1)漫画书和科技书一共有( )本。 (2)漫画书比科技书多( )本。 (3)再买( )本科技书,科技书就和漫画书的本数同样多。 各班根据班情适当拓展、变化、开放、引伸。
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 数学 学科 二 年级 上 册第 二 单元集体备课稿
主备人:王建东 参加人: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 时间:2019.9.10 地点:一楼办公室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9.11—9.19 本单元课时 5课时+机动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多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教材分析 一步具体感知平行四边形。最后借助认识七巧板,玩七巧板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因此从学情分析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特色, (一)问题让学生提出; (二)特征让学生发现;(三)疑难让学生研讨; (四)评价让学生参与。 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 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让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1.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边”为切口,通过观察和交流,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多边形平面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在“做”平行四边形的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3.让学生通过图形变换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5、注重直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主张。 1 初步认识多边形 1课时 2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时按排 1课时 3 练习三 1课时 4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单元复习检测 机动 1.辨别图形并分类 2.把下列图形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几个? 3.在点子图和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补充训练内容 形。 4.数一数 你能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吗? 各班根据班情适当拓展、变化、开放、引伸。
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 数学 学科 二 年级 上 册第 三 单元集体备课稿
主备人:姜志东 参加人: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 时间:2019.9.19 地点:一楼办公室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表内乘法(一) 9.20—10.18 本单元课时 15课时+机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加减法,也为乘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本单元的学习也是为了后面进一步学习表内乘法(二)和表面除法做铺垫。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学情分析 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由学生在同数相加的计算活动中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里、认知规律特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准备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单元教学目标 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