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5 页
Lt——岩石计算长度,m; Bm——顶梁最大宽度,m;
3?——岩石容重,??25kN/m;
已知:hm?3m,Lt?4.421m,Bm?1.85m,s=3.5m,b=5.638m
Pc?hm?Lt?Bm??=3×4.421×1.85×25=613kN
故,
Pt?Pc?S613?3.5??380kN b5.638再取顶梁为分离体,对g点取矩列平衡方程,可求得平衡千斤顶的拉力P拉,即
?Mg?0得:
P拉?Pt?e KN (5-13)d
式中: e——立柱到顶梁后铰点的距离,m;
d——平衡千斤顶到顶梁与掩护梁后铰点的距离,m; 已知:e=1.104m,d=0.62m,
P拉?Pt?e380?1.104??675kN d0.62计算平衡千斤顶推力时,设支架的支撑合力Pc的作用点分顶梁前后段且长度比为2:1,用这个比例来计算平衡千斤顶的推拉力,即x?体对g取距。平衡千斤顶推力为:
Lg3?k2代入支架最高位置时,取顶梁分离
?Lg??4.368??Pc???k2??pe613??0.15??3.724?1.104?t?3???3?P???1309kN 推d0.608式中 k2—顶梁后铰点到顶梁尾端的距离,k2?0.15m。 (2)平衡千斤顶缸径计算
平衡千斤顶采用单伸缩液压缸。 1、平衡千斤顶的缸体内径:
D?4000Ft mm ?Pa 式中,
Ft——平衡千斤顶推力,kN; P——安全阀调整压力,MPa; a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6 页
D? 4000Ft4000?1432??225mm ?Pa3.14?36.14 取 缸径:230mm
柱径:160mm;
2、平衡千斤顶缸体壁厚的计算 缸筒材料采用27SiMn无缝钢管
则: ?0?pmaxD36.14?230??12.6mm
2.3?p?3pmax2.3?333?3?36.14 取?0?20mm,则缸筒外径为:
D1?230?2?20?270mm
5.2.2 平衡千斤顶位置的确定
(1)平衡千斤顶安装位置的确定原则
为了保证支架工作的可靠性,支架的支撑力分布,必须适应顶板载荷分布。当立柱的上、下柱窝位置确定后,就可以根据顶板载荷分布来确定平衡千斤顶的位置。现按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a、当顶梁前端出现空顶时,顶梁后端载荷加大,顶板载荷合力作用点位置后移,此时平衡千斤顶受拉,为使支架支撑力分布适应顶板载荷分布,假设合力作用点位置在顶梁后端0.27倍顶梁长度处来计算。
b、当顶梁后端出现空顶时,顶梁前端载荷加大,顶板载荷合力作用点前移,此时平衡千斤顶受推,为使支架支撑力分布适应顶板载荷分布,假设合力作用点位置在顶梁后端0.35倍顶梁长度处进行计算。
(2) 平衡千斤顶在顶梁上位置的确定 取顶梁和掩护梁为分离体,如图5.5所示。
图5.5顶梁和掩护梁分离体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7 页
取 ?Mo?0,得:
?(L1?L2?L3)F1W(h1?h6)?Ptcos?1 (5-14)
?(h1?h6?h2)?F1(x?L3)?0?Ptsin?1
取顶梁为分离体,如图5.6所示
图5.6顶梁分离体受力图
取 ?Ma?0,得:
?L2?P8cos?2?(h7?h1)F1x?P8sin?2 (5-15)
?(L1?L2)?Ptsin?1?(h2?h1)?F1Wh1?0?Ptcos?1式中 P8——平衡千斤顶的推、拉力(推力取“+”、拉力取“-”);
W——顶板与顶梁之间的摩擦系数,计算时取0.3; L1——立柱柱窝中心至平衡千斤顶上铰点之距,m;
L2——平衡千斤顶上铰点至顶梁和掩护梁铰点之距,m; x——支护阻力合力作用点位置; ?1?——支架最高位置时立柱倾角;
?——支架最高位置时平衡千斤顶倾角; ?2h7——平衡千斤顶活塞杆铰点至顶梁顶面之距。
为了使平衡千斤顶不与掩护梁发生干涉,保证支架在不同高度时平衡千斤顶与掩护梁
?可以取支架在最高位置时顶梁上平面与掩护梁的夹角。 平行,?2当支架降到顶梁与掩护梁成180°时为了使平衡千斤顶不与掩护梁发生干涉,所以可以按下式进行计算: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8 页
h7?h1?BeDb???b (5-16) 22式中 Be——掩护梁厚度,m;
Db——平衡千斤顶外径,m;
?b——平衡千斤顶与掩护梁间之间隙,一般取30~50mm; h1——掩护梁与顶梁铰点到顶梁顶面之距,m。
h7?h1?BeDb0.50.27???b?0.21???0.05?0.645m 2222平衡千斤顶在拉力时,取x?0.27Lg,平衡千斤顶在推力时,取x?0.35Lg,式中Lg为顶梁长度。
通过(5-14)式求出F1,代入(5-15)式求得L2。由于平衡千斤顶的推力和拉力不同,使x值不同。所以可以用x值代入(5-15)式求得两个L2,再取平均值即可。
已知W?0.3, h1?0.21m,h2?0.25m,h6?0.455,L1?L2?1.104m,L3?1.441m
'?6? kN ,?1 Pt?14634当x?0.27Lg?1179.36mm时,将其代入式(5-16)得到:
F1?0.3?0.665?14634?cos6??2.545?14634?sin6??0.415?F1?2.62?0
kN ?F1?15043当x?0.35Lg?1528.8mm时,将其代入式(5-14)得到:
F1?0.3?0.665?14634?cos6??2.545?14634?sin6??0.415?F1?2.97?0
kN ?F1?13143然后分别代入式(5-15),已知h7?0.645m, PkN,PkN,?'l??755t?14322?58?
得到:
17735.697?755?sin58??L2?328.425?cos58??16155.936?cos6??585.36?sin6??947.709?0 ?L2??1.303m
20096?1432?sin58??L2?622.92?cos58??16156?cos6??585?829?0 ?L2?2.314m
取平均值:L2?0.506m (3)平衡千斤顶的行程计算
为了防止平衡千斤顶的耳环或平衡千斤顶本身被拉坏,对平衡千斤顶的行程有如下要求:当平衡千斤顶在最高位置时,顶梁能下摆15°(此时平衡千斤顶最短),支架在最低位置时顶梁能上摆10°,或顶梁与掩护梁近似成180°(此时平衡千斤顶最长)。为简化计算,取如下两种情况:假设平衡千斤顶的活塞杆全部伸出时顶梁和掩护梁成180°;平衡千斤顶的活塞杆全部缩回时,支架恰好在最高位置。
当支架在最高位置时,平衡千斤顶达到最小长度为L4,如图5.7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