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雾霾几种方法
摘要:霾是人类活动中能量转换的伴生物,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通过4个不同的层面认识霾:1从其产生看本质;2从其与空气的不同看区别;3从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看与温度或高度之间的关系;4从其存在的空间看受雨水或城市软硬界面的影响。从而达到既能控霾的产生,也会导引其消除的目的。治霾如治水,既要会堵,也要懂疏,且不可偏废。治霾须顺性,霾性属土,成土则安。
关键词:霾;北方城市;雨水;温度;能量伴生物;城市软界面 3 控制雾霾几种方法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京政发〔2018〕24号)[3]和《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9年修订稿)》(市政办函〔2019〕204号)[4]是现行的城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二者的本质是相通的,即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判定空气重污染预警级别,并依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两个城市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均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1)企业生产层面的停产限产; 2)室外工地建设层面的停工停业; 3)城市交通层面的禁行限行;
4)个人环境层面的禁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等。
强制性减排措施是城市空气重污染时期的必然措施,是城市为空气
1 / 3
重污染所付出的最小代价。因此,这一付出是值得的,也是值得我们去记忆和思考的。
一道数学题:在一个拥有五个入水管(含三个常开),三个出水管(含一个常闭)的池塘水的出入平衡问题。
可以看出,将上文城市空气重污染时期采取的四个层面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对应于四个入水管;那么出水管所对应的相关措施,是我们应该探究并解决的难题。
“知何来,经何处,到哪去”,包含了城市空气污染的全部经过和内涵。
“知何来”,是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是我们控制空气污染的根本。虽然,控制霾,可以从霾的产生、存在和消亡的任一阶段采取措施,但对人们最有利的是在霾的产生阶段进行控制,这样做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经何处”,是空气污染存在的方式,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影响程度。只有在这个环节,只有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众多的不便,我们才会追寻它的来源,才会从“知何来”中去控制它的产生。
“到哪去”,其实,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重点。然而,我们却从没有关心过空气污染物尤其是霾的去处。无疑,了解并研究霾的消失,是人类继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且无法回避。否则,只能采取强制性减排措施,去限制发展来减轻空气污染。
毋庸置疑,自然产生的细微颗粒物最终都成为了泥土。
因此,人类社会产生的细微颗粒物最终也必将成为了泥土,且绝无例外。
2 / 3
节选自:王玉轩,田民.北方城市的秋冬之霾[J].陕西建筑,2020(05):1-7.
作者:王玉轩 田民(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710065 西安)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