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36题精选训练题(共16题)
36.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上主要的农业区有哪些?(4分)
其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5分)
(2)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
(3)试分析青藏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8分)
(4)在A国,经常看到一些农田里修建有许多排灌设施,其原因是什么?(6分)
(5)中国与A国山水相依、互为近邻,两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有哪些?(4分)
36.(1)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4分)均为河谷地带,气温相对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多;水源充足。(5分)(2)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保护(4分)(3)加快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8分)(4)印度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的强弱及进退的早晚引起频繁的旱涝灾害。(6分)(5)人口问题,能源资源短缺,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4分)
36.(33分)读图中的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丙图中的A、B、C、D四个地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请比较两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异同点并解释原因。(12分)
(2)甲、乙两地区比较,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____,说明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11分)
(3)分析乙图中渔场的形成原因。(8分)
36.(1)A(2分)B(2分)甲、乙两图所示河流水文特征的相同点是:流量的季节变化大。(2分)不同点是:汛期不同,甲图中河流为冬汛,乙图中
河流为夏汛。(2分)原因为:甲图中河流所在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2分);乙图中河流所在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2分)
(2)甲;(2分)地质灾害的类型有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3分)原因是甲图所在地为板块交
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2分)地势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物质疏松,多滑坡;(2分)当流域内降暴雨或高山冰川融水汇集时,也容易爆发泥石流。(2分)
(3)渔场形成原因是: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2分)寒暖流交汇、(2分)冬季海水上泛(2分)及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2分)浮游生物繁盛。 36.下图是我国某一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请判断所种粮食作物是 。
(2)当前,该作物在我国集中分布在 ,原因是 。 (3)请分析该作物种植空间不断扩大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
36.(1)水稻 (2)秦岭—淮河—线以南(南方地区) 水稻是亚热带、热带湿润作物,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3)自然原因:气候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且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人文原因:①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②人口迁移为北方提供了水稻耕作经验。 36.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7可知,黄河水量主要来自 段,黄河泥沙主要从 段输入。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小、形状狭长的原因是 。黄河流程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但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分析说明其径流量小的自然原因。(10分) (2)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可对我国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穿过横亘于长江与黄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 ,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地区。与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相比,西线工程的输水量和水质情况是 。西线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哪些不利的自然因素?(12分)
(3)黄河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全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
(4)黄河流域被誉为我国的“能源流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6分)
36.(1)兰州以上河段(2分);河口至三门峡河段(或中游河段)(2分);支流汇入少;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2分)黄河主要流经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区,流域内年降水量少,(2分)蒸发量大。(2分)(2)巴颜喀拉山(2分) 引水水量少于东线、中线,(2分)但水质最佳。(2分)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恶劣。(2分)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2分)有大面积的冻土层,施工难度大。(2分)(3)①修建水利工程(水库)等 ②节约用水及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等(可具体写出)
③达标排放、污水治理等 ④合理调整水价 ⑤调整经济结构(如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 ⑥全流域水量统一调配使用(答出4点得8分)(4)优势区位因素有:煤炭储量丰富;(2分)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2分)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2分) 36.(36分)下图是世界产业转移的地区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出现了、工业。(4分)指出这个时期英国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4分)
(2)图中M城市是,(2分)影响其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12分)
(3)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对M市的发展有何意义?(6分)
(4)图中M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8分)
答案:(1)钢铁(2分)纺织(2分)原料、燃料(动力)。(4分)(2)上海(2分)有利方面: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水陆交通发达;附近地区农业发达。不利方面:矿
产和能源不足。(12分)(3)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6分) (4)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作为上海经济腹地受上海的辐射作用,便于获得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京沪铁路、京杭运河和长江航道经过此地,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较高。(8分)
36.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2004年1月报道,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净进口石油9 7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36.4%。
材料二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圈定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材料三 读下图
材料四 我国进口原油中的80%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最近提出了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2分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依材料说明: ①石油储备目的:(2分)
②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趋势,我国应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a.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煤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c.加快西部油气资源开发 d.节约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4)简述中缅石油通道对云南经济的影响。(4分)
(5)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4
36.(1) 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小。(2分)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分)(3)①防止进口石油中断,保障产业和国家安全(分)(4)①促进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发展,促进中国贸易通道形成,增强云南及西南地区经济活力。(响,加强本地对外联系,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油市场国际化,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竞争,节能和提高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等。(
(多选)(2分)
b.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e.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产品价格 ) 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2分)②cd(21分)②加强了我国边境贸易2分)③扩大西南地区的国际、国内影分)(5)进口地区多元化,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石4分)
) ) 分(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