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4 19:47: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优缺点?

a.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高;不必定期供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易于用基因工程改造菌种;厌氧发酵,设备简单。

b.缺点:生长 pH为5,较易染菌;细菌耐乙醇力较酵母菌为低(细菌7%乙醇,酵母菌耐8-10%乙醇);底物范围窄(葡萄糖、果糖)。

11、 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 其制菌机制如何?

原因: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

作用机制: 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1 2、 如何运用代谢调控理论使微生物合成比自身需求量更多的有用代谢产物? 举例说明。 ①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如赖氨酸发酵、肌苷酸的生产;

②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 如黄色短杆菌的抗α—氨基—β—羟基戊酸菌株能累积苏氨酸;③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 如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只要把生物素浓度控制在亚适量的情况下, 才能分泌出大量的谷氨酸,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名词解释:生长产量常数(Y),最适生长温度, 巴氏消毒法,抗生素,抗代谢药物,选择毒力,生长限制因子, MIC。

生长产量常数 ( Y): 指菌体产量与限制性营养物消耗的比例关系。 最适生长温度: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巴氏消毒法: 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 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

抗生素: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能对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或致死作用。

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代谢类似物,是指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相似,可以与正常代谢途径中特定的酶发生竞争性反应, 从而阻碍酶的功能、 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的物质。

选择毒力:抗生素对人体及动、植物组织的毒力,一般远小于它对致病毒的毒力,这称为抗生素的选择毒力。

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 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 就称生长限制因子。

MIC:最小抑菌浓度,表示某药物对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常以μg/ml或μ/ml来表示。 2、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

典型生长曲线 : 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在适宜条件下, 其群体就会有规律地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 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

(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特点: 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 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 c.细胞

-可编辑修改-

内 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d.合成代谢活跃; 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2)对数期特点: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⑶稳定期特点: 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 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 c.活菌数相对稳定; 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 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⑷衰亡期特点: a.细胞形态多样; 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 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 d.芽孢在此时释放。

3、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

特点: 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 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 c.细胞内 RNA尤其是 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d.合成代谢活跃; 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消除: a.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 b.适当增大接种量:一般采用3%~8%的接种量,根据生产上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1/10。 c.培养基的成分: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培养基。

4、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该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

特点: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应用:指数期的微生物是研究生理、代谢等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菌龄;是发酵生产中用做种子的最佳种龄, 通过补加营养物质延长指数期。 5、稳定期为何会到来?有何特点?

形成原因:a.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b.营养物的比例失调; c.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d.物化条件的变化。

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 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 c.活菌数相对稳定; 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 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 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6、什么叫连续培养?有何优点?为何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连续培养: 指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里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 微生物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常数进行生长, 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能“不断”地进行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优点:高效、低耗、利于自控、产品质量稳定。

①菌种易于退化;②容易污染;③营养物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 因此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7、微生物培养过程中 pH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 pH,其中发生 pH改变有变酸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 pH会逐渐下降。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 pH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 其 pH常会明显上升。

-可编辑修改-

措施: 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前者指根据表面现象而进行直接、及时、快速但不持久的表面化调节,后者指根据内在机制而采用的间接、 缓效但可发挥持久作用的调节。 8、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异同,并举例。 比较项目 处理因素 处理对象 一切微生物 彻底杀灭

加压蒸气灭菌,辐射灭菌,化学杀菌剂 等 有关病原菌 杀死或抑制

70%酒精消毒,巴氏消毒法 一切微生物 抑制或杀死

冷藏,干燥,糖渍,盐腌,缺氧,化学防腐剂 有关病原菌 抑制或杀死

抗生素,磺胺药,生物药物素 9、试述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一、测生长量(一)直接法1、测体积2、测干重(二)间接法1、比浊法2、生理指标法 二、计繁殖数1、直接计数法(全数)——血球计数板法2、间接计数法(活菌数)——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

10、试述高温灭菌的方法。

1、干热灭菌法(1)原理:干热可使破坏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干燥,并可使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变质。(2)应用范围:1)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50~170℃,1~2hr):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2)火焰灼烧法:接种环、接种针等。

2、湿热灭菌: 即以100℃以上的加压蒸气进行灭菌。(1)相同温度及相同作用时间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湿热空气穿透力强, 能破坏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氢键, 能加速其变性。

(2)种类: 1)常压法a.巴氏消毒法: 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 a)低温维持法(LTH):要求62.8℃保持30min; b)高温瞬时法(HTST):要求71.7℃维持至少15s; b.煮沸消毒法: a)适用范围:一般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b)条件:100℃下数分钟。 c.间隙灭菌法:又称丁达尔灭菌法或分段灭菌法。 a)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b)条件:80一100℃下蒸煮15—60分钟,三天。2) 加压法: a.常规加压法a)适用范围:适合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室、医疗保健机构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料的灭菌。 b)条件:121℃

灭菌

消毒

防腐

化疗

有机质物体内外 宿主体内

强理、化因素 任何物体内外

理、化因素 理、化因素 化学治疗剂 生物体表,酒、乳

微生物类型对微生物作用实 例

-可编辑修改-

(压力为lkg/ cm2),时间维持15—20分钟,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 0.7kg/ cm2下维持35分钟的方法。b.连续加压灭菌法:在发酵行业里也称“连消法”。 a)适用范围:在大规模的发酵工厂中作。培养基灭菌用。主要操作是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地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才进入发酵罐。 b)条件:在135—140℃下处理5一 l5秒钟

1 1、 请说明营养物质浓度变化对微生物生长速度和最终菌体产量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只有在浓度适当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良好的作用。浓度太低, 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浓度太高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最终导致菌体产量。

1 2、 试比较恒浊器和恒化器。

装置 控制对象 培养基 培养基流速 生长速率 产物 应用范围 恒浊器 菌体密度

(内控制) 无限制生长因子 不恒定 最高 大量菌体及与菌体相平行的代谢产 物 生产为主 恒化器 培养基流速

(外控制) 有限制生长因子 恒定 低于最高 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实验室为主1 3、 按照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 微好氧、 耐氧型、 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五种类型

14、 为什么缺乏 SOD的微生物只能进行专性厌氧生活?

好氧生物因有了 SOD, 故巨毒的 O2-。就被歧化成毒性稍低的 H2O2, 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 H2O2又进一步变成无毒的 H2O。 厌氧菌因不能合成 SOD, 所以根本无法使 O2-。歧化成 H2O2, 因此当有氧存在时, 细胞内形成的 O2-。 就使自身受到毒害。 15、抗代谢药物的作用。

抗代谢药物的三种作用 a.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b.假冒正常代谢物 c.代谢途径终产物结构类似物的反馈调节

16、什么是菌种衰退?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菌种衰退:生产菌株生产性状的劣化或遗传研究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称为菌种衰退。 原因: 1、 自发突变2、通过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本身不纯3、培养、保藏条件 1、 自发突变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

2、通过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本身不纯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个核上,随着核的分离,原来未变异的低产性状逐渐恢复。单核微生物由于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条 DNA链上, 也往往发生分离回复的现象。

3、培养、保藏条件可以通过对自发突变率的影响来表现,也可在不改变基因现的情况下表。 17、什么是菌种复壮?

狭义的复壮:是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 通过纯种分离和 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 从衰

-可编辑修改-

退的群体中找出尚未衰退的个体, 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性状的一种措施;

广义的复壮:指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 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 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有所提高。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1、名词解释:水体自净作用,大肠菌群数,正常菌群,微生态制剂,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根际微生物,附生微生物,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混菌培养, BOD5, COD,活性污泥。

水体自净作用:指水体中存在的为量不多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物理性的扩散、 稀释、 沉降作用或化学性的氧化作用以及各种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而得到迁生移转化。

大肠菌群数: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的, 能在 37℃24h 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的总称。一般包括大肠埃希氏杆菌、产气杆菌、柠檬酸盐杆菌和副大肠杆菌等。 正常菌群:

微生态制剂:根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功能在于改善肠道菌群、治疗急、慢性肠炎以及其他保健功能。

无菌动物: 凡在其体内外检查不到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 称为无菌动物。

悉生生物: 人为地接种上某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称为悉生生物。 根际微生物:生活在植物根际,借植物根系向周围分泌的各种外渗物为营养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 以无芽孢杆菌居多。

附生微生物: 指生活在植物体表面,主要借其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及少数的酵母菌和霉菌,放线菌极少。

互生: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 当其生活在一起时, 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寄生: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从中摄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 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混菌培养: 又称混菌发酵或混合发酵指在发酵工业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互补性质的菌种进行混合培养

BOD5:即五日生化好氧量。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五日内所消耗的分子氧的 毫克数。

COD: 即化学好氧量。 指使用强氧化剂使1 L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迅速进行化学氧化时所消耗氧的毫克数。活性污泥: 由细菌、丝状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与污水中的悬浮有机物、胶状物和吸附物质在一起构成的凝胶团, 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 分解和利用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2、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为什么要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我国卫生部门对此有何

-可编辑修改-

搜索更多关于: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的文档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q2u97oum44ddq3430jm4g4gh0kze500yg5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