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
阅读部分
复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有关的阅读方法进行整理、归纳,落实《课标》中对于中年级阅读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的语言;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 通过复习、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几种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3 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
复习重点
1 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现实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2了解比喻句的特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得问题。
4揣摩文中带引号词语的含义,了解引号的作用。 5能够按要求摘录词句,并主动摘录一写好词佳句。
6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重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能够发现文中内在的联系。
8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谈出读后的感受。
复习准备
回读教材18篇精读课文以及八次语文园地,独立寻找与阅读方法有关的提示,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并在教材中找一找依据,加以验证。
复习过程 (一)入课
1 上节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谁还记得?说一说。有多少同学回去后完成了这项作业? 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与学习伙伴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阅读方法的问题。 (二)归纳整理
1 这些有关阅读的好方法都藏在哪里?你是怎样发现的?
2 能介绍给大家吗?学习伙伴提示给我们哪几种阅读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发现”中有,精讲课文中的小泡泡框中有,有些课文后的阅读思考中也有。(投影) *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现实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结合文章内容,揣摩文中带引号词语的含义,了解引号的作用。
* 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 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形象。 学习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1
??
2 这些方法是学习伙伴在阅读中发现的,你觉得这些方法怎样? 3 你在阅读中验证了吗?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例:
(1)利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句
老师启发引导,问:在理解文中重点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呢?
(2)结合文章内容,揣摩文中带引号词语的含义,了解引号的作用。
(3)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扩展阅读方法
除了学习伙伴提出的这几种阅读方法,在我们的阅读中你们还总结出了那些方法呢?说一说。
*读一段就想想主要意思
*把自己当做文中的我,创设情景来体会 *边读边摘录好词佳句
*与学习伙伴共同阅读、交流等等 * ??
(四)灵活运用
1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一起归纳了教材中学习伙伴在阅读中总结出的一些好的方法,还交流了我们自己的好的阅读方法,你们有收获吗?总结出了这么多方法,为的是什么?在阅读中如何才能灵活运用呢?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中,你最头疼的是哪些问题?谁能帮助他们利用刚才的阅读方法加以解决?
2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几篇,考察一下通过这节课,你能否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行吗?
短文一:
苏老师教数学,对我们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有一次,数学测验后,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溜了一眼分数,还行!顺手把试卷往书包里一塞,早把“改完试卷中的错误一定要给老师看一看”的要求丢到脑后去了。没想到, 我这举动早被苏老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知道。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夜!”我只好把试卷从书包里翻出来,苏老师站在我座位旁一直盯着我改完,又让我说出错题的病因,才离开我。从此以后, 。 阅读与思考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漫不经心: 。 2 你认为文中的“我”哪些举动和讲话不正确?用“ ”画出来。 3 苏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标出。 4 给这段话加上一个结尾,写在文中横线上。
5 这段话的重要内容是: 。
2
围绕这个意思,具体写了 这件事。
集体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监控:先说词本来的意思,再写在文中的意思。
你们是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漫不经心”的意思的?说出你的思考过程。提示学生联系的方法:可以找到文中人物的具体描写如:“溜了一眼”、“顺手、一塞”、“ 丢到脑后”等描写,体会、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为:“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结合短文是说我对卷子中的错题不放在心上。
2、按要求画句子,这样的题目要想回答正确,你们认为关键是什么? (1)逐字逐句审题,弄清楚摘录什么。 (2)读懂文章,才能摘正确。
3、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你们掌握了哪些方法?是怎样运用的? 总结阅读方法:
(1)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文章划出中心句; (2)过渡句或过渡段
(2)谁 干什么(提示:要把事情说全)结果 注意语句要通顺
4、结合文章内容想象、补充的方法:
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联系上下文去想象,想象要合理,语句要通顺。
短文二
这幅油画真美呀!一排高大的房子,蓝色的瓦,青色的墙,红色的柱子,黄色的大门。 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花园里有鱼池,金鱼在池里摆着尾巴。房子右边是一片果园,树上结满了红艳的果子,落着美丽的小鸟。房子左边是一片菜园,园里有青青的菜,翠绿的瓜。房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金色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闪闪发光。
远处,一座高山直入云端,一道瀑布从山顶挂下来,让我想起刚学过的一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 (2).第二段先写了门前的景物,又写了房子( )的景物,再写房子( )的景物,最后写了房子( )的景物。是按( )顺序写的。 (3).把第三段中划线的地方,用上我们学过的古诗的诗句,使表达的意思使形象。
集体交流:
1、要想正确回答第一题,要注意什么?
圈画重点词语;正确抄写;回头检查
3
2、回到后,再问:我们还学过哪些文章的写作顺序?
按时间顺序记叙,如《日月潭》;
按一年四季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游览顺序,如《颐和园》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文
3、指名回答后,继续小结:像我们积累的名人名言,千古名句等,除了会背,更要会运用。
练习:
(1)今天老师在上完数学课后,给我们布置乐一道“挑战题”。反复思考,却总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后来,同桌小华给我做了支点,我换了一种解题思路,很快就解出来了,这真是“ , ”。
(2)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五)总结提升:
思考:在阅读短文的练习时,还会出现什么题型呢?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监控:
关于词语的:
1、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2、照样子写词。(1)从文中寻找;(2)从课外找。要看清题意 3、选择正确的词语或划去错误的词语; 关于句子的:
1、按要求画出相关句子,如中心句、比喻句、语言、心理活动等; 2、把文中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3、加标点
关于段落、篇章的: 1、加题目
2、概括主要内容 3、分段
4、选择中心或试着概括自己的收获 ??
(六)巩固练习:小卷中的另外两篇短文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