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能量》教学设计
1、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释。科学方法:探究实验、观察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到实验现象,经过多方面思考,总结出电流能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最大的操作方法,解析归纳实验结论 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短导线、指南针、长导线、废电池。
2.教师准备:学生材料3组、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出示指南针:教师问:在不碰指南针的情况下能用什么办法让指针动起来?
2、生答:用磁铁或铁
3、小结: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那还有其它办法吗?(预设:如有学生说出电,师:你做过这个实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电是否真的能是指南针发生偏转)
如学生说不上来:师出示一根导线并提问: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吗?(教师演示,发现不能使导线发生偏转,导线是铜做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想个办法,让导线也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大家想不想试试。
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
1、要想做这个实验,大家得先组装一个电路,使小电珠发光。请拿出抽屉中的相关材料,马上开始组装。
2、学生合作组装电路,师巡视
3、小电珠亮了,那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板书:“电”)
4、那电是否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简述奥斯特实验。 教师投影演示: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方向一致。
仔细观察:1、接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
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反复做几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表1上
5、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拿实验记录单展示汇报(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7、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电产生了磁) 如学生说出来了,反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是电产生了磁啊?如学生说不上来,引导:我们知道什么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磁铁或铁类物质)那导线是铜的,不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电流动过程中产生了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8、小结: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探究出了“电能产生磁”(师板书:电能产生磁)
三、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师:刚才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指南正偏转的角度很小,那有办法使指针偏转角度大一些吗?
生:电池多几节(得出可以增大电流) 增加导线(引导增加线圈圈数)
2、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其实是从两个思路去设计实验,一是想办法增大电流,二是增加导线圈数,
(板书“增大电流”、“增加导线圈数”)
3、要增大电流我们可以增加电池数量,可现在每组就一节电池,你还有其他办法增大电流吗?(引导短路,教师演示简单的短路电路)
温馨提示:P48安全教育
做实验时,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指针偏转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时间不能过长。反复做几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后,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如做成线圈,然后通电,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5、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6、交流汇报实验。
师引导:短路时,指针偏转角度变大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电能产生磁性,增大电流也就增强了磁性,所以指针偏转角度就变大了。)
师引导:用了线圈,导线偏转角度更大了,是什么原因?(线圈把磁性都集中起来了)线圈怎样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呢?(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教师板书小结: 增大电流
都
能增强磁力
增加导线圈数
7、老师这里有节废电池,它已经不能使小电珠发光了(演示)。但废电池里一点电都没有了吗?引导用什么方法来检测?(——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教师演示。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学习了电和磁有关的知识。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还想知道些什么?电和磁之间还存在许多奥秘,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教学反思:
2、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