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行业发展概况-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特征及壁垒
行业技术水平
现代饲料科技成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节约了大量的饲料用 粮。动物全程饲养平均饲料转化效率(即动物增加每公斤活体重所需消耗饲料量) 大大提高,饲养周期亦大幅度缩短。饲料转化率的提高来源于饲料加工工艺提升、 饲料营养品质改善、育种技术进步及科学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等。
1、饲料配方水平不断提升
饲料配方是指通过不同饲料原料的最优组合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例如猪 用饲料是用玉米、豆粕、鱼粉和其他原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饲料配 方是实现饲料生产的核心。目前,国内饲料企业普遍采用“最低成本配方技术”, 即以满足一定生产水平下畜禽的营养需要量为基础,设定一定范围内的约束条 件,以单位饲料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应用计算机筛选最优配方。饲料配方需要 综合考虑动物的营养学标准(不同类型动物、不同品种、不同的饲喂阶段)、饲 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原料的营养成分与产地、季节、水分含量等密切相关)、饲 料原料价格、养殖模式和养殖环境等因素。
目前,中国部分大型饲料企业的配方水平经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数据积累, 已经逐渐赶上发达国家水平,饲料质量逐渐提高。以猪用饲料为例,国内饲料企 业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合适的饲料原料,从美国和巴西买入大豆、从美国买进玉米 和玉米酒精糟(DDGS)、从南美和东南亚等国买进鱼粉等。此外,中国饲料添 加剂工业发展迅速,品种大幅度增加,产量快速增长,逐渐改变以往进口的局面,
实现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添加剂的国产化。
2、饲料原料应用多样化、精准化
随着饲料原料研发的深入,饲料原料应用日趋多样化、精准化,对新型饲料 原料及原料替代的研究成为发展方向。
从营养学角度考虑,动物对营养素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在玉米、豆粕、鱼 粉等主要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之外,还需要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 素的摄入。对于不同类型、品种和阶段的饲喂对象,针对不同产地、品质标准和 环境条件的饲料原料,采用精准化配方,可以达到提高饲料转化率的目的。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由于玉米、豆粕、鱼粉等饲料原料的供给不足及价格波 动,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在配方中对同类型营养作用的饲料原料 进行替代,以降低饲料成本。比如,木薯、高粱、大麦、小麦、稻谷等能量饲料 原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玉米,菜籽粕、棉籽粕等蛋白质饲料原料可以用于替 代豆粕等。
中国饲料行业目前最迫切的是对饲料原料动态数据库的开发,通过大量的对 比试验,建立动态模型,对饲料原料进行精准的营养价值评估,充分了解其中的 有效成分及其利用效率。此外,进一步研究动物的饲养标准,优化现有的饲料配 方,选用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研发出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生 态型饲料。
从精准化角度考虑,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养殖区域、季节和养殖模式 动态选择饲料原料和优化调整配方。以目前的养殖水平看,猪饲料的分阶段使用 仍不够精细化,但随着养猪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未来猪的饲养
将更加精细化,从而要求饲料营养更加精准化。
3、饲料加工工艺改进
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配合饲料比例的提高,饲料企业越来越重视饲料生产 加工工艺。大型成套饲料生产线在专业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工序参数控制和节 能水平等方面不断提高。在专业化程度方面,专门加工幼畜禽饲料、种畜禽饲料、 水产育苗料、特种饲料、宠物饲料的专业生产线逐步增多;在自动化程度方面, 在小料称重配料、投料环节等人力投入较多、容易出错的工序全部实现自动计量 配料,提高精准度,人工工序不断缩减;在工序参数控制方面,原料预处理(膨 化或膨胀、发酵等)、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如原料粉碎粒度参数、混合时间参 数等)。
4、育种技术逐步推广完善
良种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以生猪养殖为例,近年来中国生猪 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育种技术逐步推广完善,养殖效益 明显增加。
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是衡量母猪群繁殖性能的最常用指标,其影响 因素为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窝产存活仔猪数和哺乳仔猪成活率。中国生猪养 殖企业的 PSY 指标平均在 18-22 头之间,而发达国家生猪养殖企业的 PSY 指标已达到 25-28 头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地方猪种的主要特征是产仔数多、肉质好、适应性强,但存在生长速度 慢、胴体瘦肉率低、脂肪多等缺点。通过从国外引进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
猪、皮特兰猪等瘦肉型良种猪,培育出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 转化率高的优良品种,成为商品猪养殖的主流。
5、防治疫病、科学饲养管理水平提高
疫病防治是养殖生产的保障措施。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例的上升,养殖 企业防疫意识的提高,兽用生物制品广泛用于畜禽疾病预防,减少疾病发生,大 幅度降低抗生素的使用。
此外,大型养殖企业科学饲养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新建养殖场地密闭通风、 保温隔热、排污能力设计合理,环境控制能力加强,对提高畜禽养殖效率起到很 好的效果。
6、饲喂方式机械化、智能化、精准化
随着现代养殖规模不断增大,传统人工饲喂方式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已经不 再适合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精准化饲喂成为趋势。
机械化饲喂技术是将配合饲料通过料管送入各舍料塔,然后由输送机将饲料 输入猪舍或禽舍,再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定时定量精准给料,控制猪或鸡的采食 量,使饲喂实现全部智能化、精准化,避免人工饲喂时给料不准和饲料的浪费。 该技术智能化程度高、噪音低、喂料均匀、使用寿命长、喂料速度快,与人工饲 喂相比,机械化饲喂具有节省饲料、有效避免猪发生应激反应、切断了疫病的传 播途径、提高效率等优点。
行业经营模式
总体来看,饲料产业具有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体系,普遍实行“统 一管理、集中采购、属地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销+直销”的销售模式, 并且大型饲料企业都趋向于采取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饲料产品毛利率低、存在销售半径的限制,国内大中型饲料企业普遍采取“统 一管理、属地经营”的经营模式,通过在重点市场区域设立子公司,实行就近生 产、产地销售。饲料原料种类繁多,产地各不相同,国内大中型饲料企业通常采 取集中采购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加强原材料品控及其库存管理、提升对供应商议 价能力。
对于不同的客户,饲料企业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如针对众多的中小型养殖 户,企业通过经销商销售饲料产品;而有规模、有资金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场,则 更倾向于向饲料企业直接采购饲料产品。因此,中国饲料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经 销+直销”的销售模式。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产品服务的升级,大中型饲料企业正在从单一 生产饲料产品向提供饲料、养殖、疫病防治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产业链 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增强承受和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也客观上抬高 了新入企业的进入壁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