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分类
利息指在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利率及其分类
?利率有两种计算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单纯按本金为基数计算出来的利息,用公式表示为:I = P · r · n(I = 利息,P = 本金,r = 利息率)
用单利法计算本利和的公式为: S = P · (1 + r · n)
?复利——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加入本金,计算出下一期的利息。计算公式为:
n
I = P · [(1 + r) - 1]
用复利法计算本利和的公式为: S = P · (1 + r)n
利率的分类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或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
?年利率: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 ?月利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
?日利率:以天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 又称“拆息”
利率的分类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 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 ?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 利率的分类
?按利率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 ?一般利率
?优惠利率
? 按信用行为期限长短可分为: ?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
?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现值与终值
?终值:在一定时期内按复利计算的本息总值。在投资当中有广泛的用途。 ?现值:未来某一金额的现在价值。现值在投资中也有重要用途。 ?贴现
?现值与终值的关系
?古典利率理论(实质利率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由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是一种货币理论 流动性陷阱:
?借(可)贷资金理论(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利率理论(IS-LM分析) IS:商品市场的均衡 LM:货币市场的均衡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把期限不同,但风险、流动性和税收因素都相同的债券的收益率连成一条曲线.称为收益率曲线。
?收益率曲线可以划分为向上顷斜、水平及向下倾斜三种类型。 ?如果向上倾斜,则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如果呈水平状,则长期利率等于短期利率 ?如果向下倾斜,则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
?收益率曲线包可以具有更复杂的形状:先向上倾斜后向下倾,或相反。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不收益率曲线在不同的时司里具有不2、同形状。 ?经验事实:
?1、债券的期限不同,其利率随时间波动;
?2、如果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长期利率高,则收益率曲线更可能向下倾斜;
?3、收益率曲线几乎总是向上倾斜。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1、预期理论(Expectations Theory)
2、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s Theory) 3、流动性溢价理论(Liquidity premium Theory)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预期假说虽然能够很好地用来解释上述三个事实中的1和2,但解释不了3; ?市场分割理论可以解释事实3,但解释不了1和2;
?流动性溢价理论是将预期假说和市场分割理论加以综合,能够解释1、2和3。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预期假说理论认为,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日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分割市场理论将各种期限债券利率的决定都视为各种债券市场供求的结果。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认为:风险和预期是影响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两大因素,因为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对未来短期利率是不能完全预期的?到期期限越长,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利率风险就越大?投资者为了减少风险,偏好于流动性较好的短期债券?而对于流动性相对较差的长期债券,投资者要求给予流动性报酬(风险报酬),或者说,流动性溢价
?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流动性溢价。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利率的作用
2、利率变动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3、利率变动影响经济变量的渠道 4、经济变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
利率调节作用的大小受以下主要因素的影响:
(1)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2)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动(3)资本状况:社会剩余资本状况,企业自有资本状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
?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
?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
? 2003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此前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将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下限则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政策性银行贷款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贷款利率不属此次上浮范围。
?自2004年3月25日起,央行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004年10月29日起,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 ?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从2005年3月17日起,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同时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此前央行
曾规定,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不超过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Shibor报价的准确性、灵敏性、代表性稳步提高,与拆借、回购利率的利差稳定性不断增强,以Shibor为基准的市场交易持续扩大。同时,Shibor在市场化产品定价中得以广泛运用。
?Shibor在利率衍生品交易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占互换交易总量约13%,下半年占比升至24%左右。基准多为3个月和隔夜Shibor,分别占以Shibor为基准的交易总量的79%和20%。远期利率协议自开办以来全部采用3个月Shibor作为定价基准。
?理财产品也将更多与Shibor挂钩。据悉,上海银行25日起将发售一款与Shibor挂钩的理财产品,期限3个月,预期年收益率为3个月Shibor利率减0.3%。根据今年2月份以来3个月Shibor历史数据,该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4.2%左右。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概念
1、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的市场 2、金融市场涵盖各类金融交易活动和交易关系 3、金融市场不必是有形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体 ?交易者
?中介机构
?金融监管机构
金融工具基本特征 1、收益性 2、流动性 3、风险性 4、偿还性
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期限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二)按融资方式分:债权市场和股权市场
(三)按初次还是再次出售证券分: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流通市场分交易所和场外市场 (四)按交割期限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五)按交易对象分:借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六)按地域分:地方性、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最早起源于英国外汇市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