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消除。这种免疫是( )
A.先天具有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
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2.育种工作者获得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 ) A.用花粉进行离体培养 B.用叶肉细胞进行离体培养 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 D.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3.某唐氏综合征男性患者和一个正常女性婚配后进行了遗传咨询,医生给出的意见中错误的是( )
A.后代中男孩患病的概率大 B.建议适龄生育 C.怀孕后需进行产前诊断 D.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
4.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若观察到某果蝇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核DNA分子,则( )
A.该细胞正在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每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仍然由着丝粒连着 C.分裂前的间期一定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之前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5.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珙桐和大熊猫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核糖体 ⑧染色体 A.①②③⑥⑧ C.②③⑤⑦⑧
B.④⑤⑦ D.②④⑤⑥⑦⑧
6.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
7.有一位生物学家于1980年在一座小山上调查发现700株白皮松,但到1990年再去调查时发现死了200株。这不能说明( )
A.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B.此处白皮松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500株 C.白皮松种群在调查期间的死亡率是28.6% D.1980年时白皮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
8.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B.在一个视野的绝大部分细胞中能看到被染成深色的棒状小体 C.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观察其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D.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解离可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特定方向的 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C.微小变异可以累积成显著变异 D.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10.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厌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厌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
D.需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1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12.如图表示艾滋病(AIDS)感染者体内总T细胞、特异性T细胞(CTL)和HIV含量变化曲线。图中的特异性CTL属于T细胞的范围,其具有杀伤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作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急性期,特异性CTL和抗体共同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明显下降
B.慢性期,特异性CTL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免疫系统仍在努力抗击病毒 C.慢性期,T细胞由于感染了病毒而被杀死,导致其总量缓慢下降
D.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锐减,机体不再具有免疫能力 13.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
C.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 min左右 D.若搅拌4 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P的放射性会增强 14.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32
A.解旋酶可以断开⑤,因此DNA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B.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的形成
D.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15.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