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二)(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3:19: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愈伤组织中激素平衡发生改变 D.愈伤组织对外源激素敏感性发生改变

(4)某农业生态工程基地按照生态和________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套种、间种和________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的农作物为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提供更多的食物。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其目的是________。

A.减少水土流失 C.减少环境污染

B.减少土壤肥力 D.减少生物多样性

31.(12分)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白鼠代谢的影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设计一张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实验材料与用具:20只生长状况大致相同的成年雄性小白鼠、鼠笼、滴喂管、甲状腺激素溶液、生理盐水、广口瓶、秒表等。

(要求与说明:甲状腺激素溶液是用生理盐水进行配制的;采用滴喂法饲喂相关溶液,具体的操作步骤不作要求;广口瓶可严格密封;饲养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原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饲喂甲状腺激素的小白鼠,在密闭容器中活动加强,更易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2)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标号,将每只小白鼠分别置于鼠笼内饲养;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饲喂2次,连续饲喂一周;

第三步:一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小白鼠的活动情况,并记录其存活时间。最后根据各组实验结果计算小白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3)设计一张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1.A

2.解析:选A。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正常体细胞中一半染色体的个体,也就是与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所以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即为单倍体。

3.解析:选A。唐氏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引起的疾病,所以后代是否患病与性别无关,A错误;年龄越大,后代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概率越大,所以应适龄生育,B正确;怀孕后需进行产前诊断,C正确;妊娠早期孕妇应避免接触致畸剂,D正确。

4.解析:选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该细胞内染色体数等于核DNA分子数,说明不再存在染色单体;正常情况下该果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的细胞内应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现观察到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核DNA分子,其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移向了同一极。

5.解析:选B。珙桐含有的细胞器包括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⑦核糖体,特有的细胞器为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大熊猫含有的细胞器为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⑦核糖体,特有的细胞器为⑥中心体,故二者共有的细胞器为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⑦核糖体。

6.解析:选D。果蝇含4对同源染色体,卵巢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A图可表示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B图可表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C图可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D图因为有8条染色体,不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又因为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也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7.解析:选B。10年间白皮松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故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此处白皮松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500株;白皮松种群在调查期间的死亡率是200/700×100%≈28.6%;10年间白皮松种群数量减少了200株,说明1980年时白皮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

8.解析:选D。若显微镜下视野过暗,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视野亮度,A项错误;视野中的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无法看到棒状小体(即染色体),B项错误;观察有丝分裂时,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一个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全过程,C项错误;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解离,可以使植物细胞的果胶质层松散,利于细胞分散开,D项正确。

9.A

10.解析:选D。厌氧呼吸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下贮藏水果,一方面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有机物损耗较多,另外一方面产物酒精会造成水果腐烂变质;厌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因此有关的酶应仅存在于细胞溶胶中。

11.D

12.解析:选D。HIV侵入机体的急性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此时期特异性CTL增多并发挥免疫作用,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也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明显下降,A正确;依图可知,慢性期,特异性CTL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免疫系统仍在发挥作用,努力抗击病毒,B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T细胞,使其数目减少,C正确;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虽然锐减,但机体仍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能力,D错误。

13.B

14.解析:选D。图中⑤为氢键,解旋酶能断开氢键,DNA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①和②③不属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DNA连接酶不能催化⑦的形成。

15.解析:选C。图示中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甲和图乙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_B_∶aaB_=3∶1,A正确;图甲和图丙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2种表现型(A_B_、A_bb),B正确;图乙AaBB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_BB∶aaBB=3∶1,C错误;图丙和图丁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表现型相同,D正确。

16.解析:选D。分析图一可得出:a代表DNA、b代表染色体、c代表染色单体,A错误;图二细胞中共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含有脱氧核苷酸链16条,B错误;图二中细胞有四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都为8,对应于图1中的2时期,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1时期细胞还未开始分裂,2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3时期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染色体数为2、DNA分子数为4、染色单体数为4,故图一中3时期中可能为a=4,b=2,c=4,D正确。

17.解析:选 D。诱变育种不能缩短育种年限;由花粉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是单倍体;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配子,是由减数分裂时配对紊乱所导致的。

18.解析:选D。S期会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核DNA数目加倍,但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粒,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核膜在前期会解体形成小泡,形成的小泡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发生在中期,因此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最佳时期。高等植物细胞在末期会形成细胞板,随后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

19.解析:选D。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故若线粒体受损伤,对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影响,A错误;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可通过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帮助,B错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扩散和易化扩散,扩散不需要载体,易化扩散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C错误;由于诱变处理后的细胞丧失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说明突变后的细胞的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运载甘氨酸,D正确。

20.解析:选B。水蚤以藻类为食,早期藻类大量增多,水蚤增多。因水蚤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而后期因污染导致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又加重了污染,属于正反馈。

21.解析:选D。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可能存在上行传导束和下行传导束,传递高级中枢的信号;突触部位传递方向只能从前膜传递到后膜,C处的箭头标反了;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①处神经元的兴奋与否,取决于该神经元胞体上两个突触释放的化学递质的综合作用。

22.解析:选B。巨噬细胞依靠自身的MHC分子识别对方的分子标志,MHC分子是分布于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并不是每种生物都有细胞膜。T细胞并不能识别蛋白质类抗原,只能识别抗原肽,所以只能识别巨噬细胞处理并呈递的抗原—MHC复合体。而B细胞则不同,可直接识别一些病原体暴露在外的抗原分子。

23.解析:选A。分析表格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形成,当生长素浓度为10 μmol/L时,与生长素浓度为0的对照组相比,叶绿素a增加了0.23 mg/g,叶绿素b增加了0.14 mg/g,但0.23/2.09的数值小于0.14/0.71的数值,所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叶绿素b的形成,A正确;分析表格数据,随着生长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增大,因此可以判断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提高小麦净光合速率,表格中没有体现生长素抑制小麦光合速率的作用,B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会使小麦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净光合速率却上升,可见在实验条件下,CO2浓度不是限制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叶绿素a和b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因此随着光反应速率增加,碳反应的速率也随之上升,C错误;如果生长素会影响细胞的呼吸速率,小麦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所以当生长素浓度为20 μmol/L时,因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无法判断,因此不能确定小麦消耗CO2量是增加还是减少,D错误。

24.解析:选D。效应器⑤处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做出抬手动作,D正确。针刺产生的痛觉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区形成,而不是脊髓,A错误。小明说话时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白洛嘉区参与调节,B错误。神经元②在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错误。

25.解析:选C。此题可用排除法:先根据男性患者Ⅱ3和正常女儿Ⅲ2排除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该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就是XX,不能叫纯合子;该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又根据Ⅲ2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Ⅱ3一定是杂合子。

26.解析:(1)分析图1可知,图中生物构成了10条食物链;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雪兔、旅鼠和驯鹿。(2)按照生物放大原理可知,图1中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北极狐和雪鸮。(3)分析图2可知,图中甲可以从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得到物质和能量,说明甲属于分解者;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可以表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图2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b/a×100%;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的同化作用实现的。

答案:(1)10 3 (2)北极狐和雪鸮 (3)分解者 b/a×100% 生产者

27.解析:依题意可知,图甲的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强度为零时,纵坐标所对应的数值a表示呼吸速率。(1)在图甲曲线中,当光强度为A时,植物吸收CO2的量为零,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

Aa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二)(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qmlp9rfhn1xep036fj71ujtp7zr5k019h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