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试验-常熟福山中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8:13: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结题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 3.制度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是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证的,尤其是科学研究,率意而为是不可能出成果的。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⑴规范的学校教育科研必须建立在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否则,教育科研便成了空中楼阁。于是,我们出台了《福山中学关于常规教研的规定》、《福山中学关于公开课的规范化管理》等。

⑵开展课题研究,如果没有激励机制的保证,同样也是寸步难行。为此,学校出台了《福山中学教育科研量化评估方案》,其中规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

⑶课题研究,经费保障是前提,为使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拨出经费,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⑷资料准备。课题一开始起动,我们就购买了《家庭心理教育》、《初中心理素质培养》、《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上下)、《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上下)、《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全书》、《心理素质教育方法论》、《心理素质教育论》、《心理素质概论》等心理健康教育类书100多册,课题组除统一订购《心理医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杂志外,还要求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心理健康类杂志,并订阅了《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⑸强化理论学习。于内,我们采用专题报告与教师自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于外,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进来”即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走出去”即派出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⑹制订了“学科渗透教案体式”及“学科渗透课堂教学原则”。 4.课题研究的途径:

①常规课堂教学和心理活动课“两课并举”,前者侧重心理素质的熏陶和感化;后者侧重心理素质的行为训练。

②.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5.研究措施

①订购相关杂志、资料及辅导材料。

②组织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定期开展心理理教育讲座。 ③建立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及心理导报。 ④.加强宣传,组织参观、学习和交流。 ⑤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要有专人负责。

⑥.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二)指导思想

1.立足素质教育,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南,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 2.立足课堂,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为重要手段,使“矫治”与“发展”和谐并举。 3.立足心理教育,以所有学科教育为阵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原则

5

1.“矫治”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2.“内修”(课内)与“外化”(课外)的有机统一。 3.自主活动与教师辅导的有机统一。 4.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研究方法:量表法、个案法、调查法、文献法和教育实验法等。

2.研究手段:文献检索,广泛收集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展开研究。通过问卷、量表和测验分析实验效果。

3.方法选择

根据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原理,在选择具体的渗透方式是,我们按照“外部干预”与“内部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外”即外在施治,“外部干预”,是指教师对教育对象实施的指向性教育,“外部干预”我们主要采用了“贯穿式”和“外接式”两种;“内”即内在自修, “内部调整”,即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内部更新,“内部调整”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自育式”,试析如下: ①渗透式

所谓“渗透式”,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某一时段出现的带有共性特征的心理问题,把心理辅导贯穿在整个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流程中。这种在课堂教学流程贯穿心理辅导的方式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本位性:不能喧宾夺主,“主位”仍然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不是纯粹的心理辅导。

二是自然性:心育渗透不能出现矫饰与雕琢的痕迹,不能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在刻意说教,力求体现“自然”的特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是学科性:各学科有各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师授课时,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选择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比如,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差异,语文学科与政治学科的差异,数学学科与化学学科的差异,都决定其策略和方法的不同。但都必须共同遵循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第一步,每学期结束时,教师利用假期,认真反思所教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趋向,并形成书面材料,以便对症施救。

第二步,每学期开始时,教师认真研究学科教材,基本锁定那些单元、篇(课)适宜于心育渗透,并初步确立心育目标。

第三步,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教案评比,要求在编制教案时,要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明确的定位。

第四步,课堂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心育渗透课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导入语”必须针对心育目标营造心育氛围,即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心育目标上来;二是教学可以“课”为单位,也可以 “课时”为单位,但无论哪一种形式,整个教学流程都必须贯穿“心育”这条线索,要有“心育”的影子,不能贴标签,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三是教学流程无论怎么发展,“教学小结”都必须照应开始的“导入回到“心育”话题上来。 ②外接式

6

所谓“外接式”,是指对学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的传授无关,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需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机,把心理健康教育外接于任意情景之中。可以是课内,可以是课外,可以是课前,可以是课尾,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行进中;可以是即兴插入,也可以是有意安排的专题;可以是班队课,也可以是自习课。但这种方式必须遵循“两忌原则”:一忌空洞的理论说教,二忌生硬的道德教化。它必须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鲜活实在的人生体悟。为此,我们实施了一种叫做“成长故事每周一题”的心育方式,即每周一次班会课,利用前10分钟,给学生讲一个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故事。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求教师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封面署名“成长故事每周一题”。 第二,广泛阅读报刊杂志,收集相关心理健康的故事,并摘录下来。 第三,分别按以下内容整理在准备好的本子上备用。

①题目:即所讲故事或话题的的标题,可以是自己命题,也可以用原文的标题,但无论哪种形式,题目都必须体现“鲜活新颖”的特点,即让人一听,就有往下听的冲动。

②意义:即你所讲故事的主题,或是既定的目标,这就相当于教案的“目标定位”。 ③出处:即注明所讲故事的来源,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其可信性,也是为了怕日后忘记。 ④时间:即故事讲述的具体日期

⑤导入:即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导入语,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渲染气氛,激发兴趣;二是引发思维,激起共鸣。

⑥故事:那把所要讲的故事或话题整理在本子上,以防忘记。当然,具体讲述时,以脱稿为佳。 ⑦小结:故事讲完后,再根据“目标定位”,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阐发,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下面摘录一例,以供参考: 题目:斩断缚心的绳索 意义:学会战胜自己

导入:有时候,我们常因一次考试的失败、一次意外的变故、一场小小的误会或一个小小的困惑等等而自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心烦意乱,心灰意冷,抱怨命运不公。其实,人活在世上,就不可避免的要接受现实生活的种种刺激,为什么有的人能坦然而世,有的人却只能凄凄惶惶?原因很简单,一切的心结都是自己挽的,用佛道禅语说,叫“心魔”,谁要是能解疙瘩,自斩“心魔”,谁就能自我更新,从而获得新生。下面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悟出一点儿什么。

故事: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师。来到禅院,他与老禅师一边品茶,一边闲扯,冷不丁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

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去吃草,谁知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傅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傅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住,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

7

超脱,一理通百事啊。”后生恍然大悟。

小结:名利是绳索,贪欲是绳索,嫉妒是绳索,自私是绳索,自卑与自大等都是捆缚我们通往理想彼岸的绳索。一句话,所有的心结和疙瘩都是我们自己挽的,只有斩断这些“缚心的绳索”,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如,才能正确把握好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在”。 ③自育式

我们清楚地知道,“授人以鱼”远不如“授人以渔”,如能引导学生自育,那是最好不过了。所以,我们除了从“外部”(外因)进行干预外,还从“内部”(内因)上进行探索。我们觉得如能引导学生自主的读一些有关“心育”方面的课外读物,从根本上达到“自育”的目的,那岂不是更好?然而,这又谈何容易。书山本海,什么样的读物才既让学生喜欢读,又能真正起到“育心”的作用?理论性的书我们教师都读不进去,更何况学生?充满说教的书,学生自然不喜欢。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最喜欢读“情节性”较强的书,于是我们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阅读“人物传记”的读书活动。

道理很简单,人物传记的劝世作用是很大的,对人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人物传记一般记载的都是伟人、名士的人生道路、生平业绩,伟人、名士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磨难,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优秀的心理素质。因此,他们的传记作品能给人们提供更多更美好的精神食粮,能给人们以最最珍贵的心理教育和人生启迪。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一个再懦弱、再平庸的人,如果经常步伟人后尘,效法那些最了不起的人物,他纵然不能达到像他们那样的伟大,至少能积下许多伟大的影子,并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素有“财界不倒翁”之称的“日本化药”会长原安三郎也不无感慨的说:“最适合当人生指南的莫过于先人的传记,传记以鲜活的形式告诉我们先人是如何地努力。”

而欧美一些大学引导和组织学生阅读著名人物传记的做法,也值得我们深思。据日本著名教育家石田光夫所著《欧美大学权威指南》一书介绍,《世界巨人百传》所选130位巨人,西典军校选30部作为学生的必读书;选32部作为学生选读书;哈佛大学选28部作为学生必读书,选26部作为学生选读书;牛津大学选29部作为学生必读书,选22部作为学生选读书。可见,西方国家的教育很讲究“授人以渔”,从根本(内因)上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名人传记”的读书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学校图书馆添置一批名人传记书籍,供学生借阅。 第二步:广泛宣传阅读名人传记的积极意义。

第三步:学生自由借阅,图书管理员做好单独的记录,以便跟踪调查。

第四步:举办读书节,分期分批,定期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并将其讨论结果和读书心得在板报上刊出展示。 实验结论:

自2007年11课题立项至今,学校子课题在总课题组“行动研究”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实验研究。基本完成了本校课题实验方案的各项任务, 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家长开放日等,学校100%教师和80%以上的家长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利用好了《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等辅助教材,让课题研究有了理论支撑,确

8

保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在课题研究期间,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总课题组《推进实验区校课题实验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科学、规范的开展各项研究,包括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切实、合理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模式,在观点、角度等方面有新意,对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一定的启示和促进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课程建设、实践活动、个性培养方面形成特色。

通过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及自身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及整体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等方面产生了实际效果。学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人,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2人,占全校教师数的70%以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学校心理咨询室在2009年成为了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袁志琴等教师的多篇研究论文向总课题组报送,并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在课题研究期间,共有83人次83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从儿童期逐渐向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

《中共中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今日美国中小学生》 《教师的策略》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试验-常熟福山中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qnp23eozm0wacw0f2p46m3qp9xkwe00yr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