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曹学另一主要内容为曹雪芹生平的研究、包括名、字、号、生卒年、生活经历、佚著遗物和有关文物等。 5、曹学研究的正确途径如何?
答一、曹学应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力求简要,避免烦琐考证。二、曹学研究应有助于理解《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创作情况、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6、雪芹的名、字、号及生卒年各如何?
答:红学知识P169倒4行——P174倒10-5行(生卒年的几个说法)。
7、林黛玉肖像描写的特点?
答:书P5倒3行—-P6 11行、P6倒8行—倒6行。 8、为什么第四回“总纲说”不能作为《红楼梦》的主题? 答:持此说法者认为:“护官符”上四句俗谚口碑把贾、史、王、薜四大封建家族和他们各自的经济、政治特点,都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了。曹雪芹通过欲谚口碑作为概括全书的中心线索,全书400多个人物,他们相互间的社会关系、阶级地位都囊括在这俗谚口碑里,全书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情节、细节,用这四句话其按照一个总的方向——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兴盛到衰亡的历史行进。因而,它是全书的总纲。
而反对这一说法的人认为:分析一部小说典型人物才是主要因素,而典型环境不过是人物活动着的舞台,如果以第四回做为总纲,就颠倒了环境和人物,角色和舞台的主次关系。而且从文学本身情节
来说,薜家是作为贾府的客人而存在的,作者也从未正面反映过史湘云在史家的生活情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更是从未跟读者见过面的人物。书中看不到薜、史、王三家具体描写,把曹雪芹概括地交待贾家社会关系的民谣“护官符”作为读《红楼梦》的“总纲”,代替艺术形象分析是不正确的。
9、贾宝玉的出场充满了玄念。
答:P29 7行——11行,倒7行——P30 1 行。 10、概括说明贾宝玉性格形成发展的特殊条件。 答:书P32 8行——P35 13行 两层敝护:贾母、王夫人。
P33 9行——11行、倒3行——倒6行,简化地答出来。 11、《红楼梦》的心理描写的特点如何?
答:《红楼梦》中数以百计的人物都一一向读者打开了那心灵的窗户,喜怒衰乐、甜酸苦辣以及在咸酸之外的难以言传的“至味”及“至情”,这一片精神的国土,是纵横于时间、窨当中不可阻挡的巨大洪流。天不足以喻其大、海不足以喻其深。曹雪芹以人物内心的千变万化来反映客观现实的丰富多彩,纵横变幻的心理活动都说明了人的思想感情是客观外界的“物”的一种反映,不仅没有游离出反封建的巨大思想轨道,反而因为想象弛骋,联想自由,把古今、虚实、天上和地下、过去和未来一一有机地结合,表现得内涵分外饱满,容量超过负荷,给人以虽缤纷而不乱,虽形散而神聚的艺术享受。 12、作者如何用符合审美欣赏习惯的咏怀式来描写心理?试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