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
摘要:试将政策范式及政策范式转移理论引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分析了我国自建国以来统包统分、“双选”、自主择业三次阶段性的就业政策范式,归纳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发展的时代背景、成因与阶段特点在此基b}上,着重探讨了在当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新变化,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政 策范式转移的新方向,即灵活就业范式。无论是在就业观念还是在就业形式上,这种新型的灵活就业范式都将为今后研究大学生就业政策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政策范式;政策范式的转移;大学生;就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3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2006(2010)10- 0092- 04
“政策范式”概念是政治学家彼得·霍恩在研
究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借鉴库恩的科学范式概念提出来的。一般来说,范式指的是一个学派或学科据以建构理论、规律、概念的哲学和理论框架。广义而言,任何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框架都可以成为 范式。霍尔将政策范式定位为:政策范式是镶嵌在政策制定者头脑中的知识框架,它不仅支配着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设置,而且还决定着政策制定者对其想要解决之问题的认识[‘〕。 政策范式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难
以轻易改变。但是,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式转
移。按照库恩的定义,范式转移就是新的概念传统,是解释中的激进改变,科学据此对某一知识和活动领域采取全新的和变化了的视角[‘〕。
改革开放30年为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时政策制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协调,直接导致环境问题、公平问题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直到近年来,特别是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越来越多的政策专家和学者注意到我国现存政策范式的种种缺陷,由此引发了有关我国政策范式与政策范式转移的讨论。这些讨论广泛涉及到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公共 卫生政策、农民工政策等诸多当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焦点问题。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
焦点问题,2010年3月闭幕的两会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试引入政策范式及政策范式转移理论,对我国建国以来三次阶段性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进行回顾和整理,旨在概括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发展轨迹,同时对新时期下大学生就业政策新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 1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性政策,体现出国家的政策导向作用。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与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每一次大学生就业政 策范式的转移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因此在概括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转移的同时,也要将之相匹配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和相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的变迁等因素考虑在内。
新中国建立后以计划经济为主体,以此为前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以“国家分配、统包统分”为主要内容,这一阶段大致从1950年至1985年。
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由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采取计划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 对生产和资源事先进行计划,统一分配利用。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科技人才,也被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统一计划、集中使用。这种国家统包统分的政策范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带有深刻 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并在这一时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导思想。 尽管现在回顾统包统分政策范式的时候,想到
更多的是弊端:国家主导、地方缺乏自主性;人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平;学生既没有学习动力也没有就业压力,缺乏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始终处于一种“等、靠、要’,的被动局面[z}。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 是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当时起到过积极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统一制订国家的用人计划,符合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各行 各业输送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解决了新中国人才
匾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按计划分配大学毕业生,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使得一大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得到了稳定的工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L2“双选”阶段(1985-1999)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产生了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多元化推动了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按计划分配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op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触定》)是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重要标志,同时也预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触定》 强调:要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对于国家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在国家 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为指导思想的新型就业政策范式逐渐形成。 1989年3月2日,国务院在帼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报告的通知》(以下简称褪知》)中再次指出了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国家在肯定了“统包 统分”就业政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学校办学、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强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制度和 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分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