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 开题报告
年间,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与外方合作,在沁水盆地南部潘庄矿区陆续施工了7口煤层气井,并取得了初步成功,2003年,又在该区施工了30口煤层气井,建成了当时我国最大的煤层气生产井组,井组平均单井日产气量达到2O00m,。在此后的几年内,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截止至2008年底,共在该区施工煤层气井1400多口,运行煤层气井近800口,建成三座煤层气压缩站,年压缩利用能力为2x108m,,同时建成年处理能力1x10sm3的液化项目和输送能力6x10、3的管道输送系统,煤层气的日产气量和利用量都超过了100万立方米。另外,从2005年开始,其他有关单位也分别在沁水盆地南部施工煤层气井近1000口,充分显示了该区煤层气开发的潜力。
此外,辽宁阜新、山西阳泉、长治和临县、陕西韩城、河南焦作等地也不同程度施工了一定数量的煤层气井,并开展了初步的生产试验。煤层气井产能是衡量煤层气井潜在产气能力的综合指标,表示煤层气井产量的高低。煤层气井产能是煤层气开发的根本目的,直接影响煤层气项目的效益和损益。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煤层气井产量是影响项目经济指标最敏感的因素,因此煤层气井产能直接决定了煤层气项目的成功与否,具有良好产能的煤层气井是项目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气井产能普遍较低,煤层气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较差。煤层气井产能的直观表现参数是煤层气井的初始产气时间、稳定平均产气量、累计总产气量和生产周期。煤层气井产能的评价手段主要包括参数分析、数值模拟和生产试验等方法。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煤储层地质条件、施工管理和后期排采管理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地质条件是最基本、最复杂、人力不可影响的因素,也是控制煤层气井产能幅度最大的因素。相比之下,施工和后期排采管理是人为可控因素,与地质条件相比,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论文将主要研究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沁水南部煤层气田总论:包括气田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交通
9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运输状况与气田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矿权情况、区域地质等内容 。
(2)沁水南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简况及评价:包括煤层气勘探简况、煤层气开发准备、气田周围等。
(3)煤层气地质:包括地层特征和沉积特征、构造特征、煤层特征、煤储层物性、流体分布及其性质及煤储层综合特征等。
(4)储量计算与评价:包括已探明储量评价、动用储量计算及评价、可采储量评价及产能评价等。
(5)开发部署:包括开发层系划分、井型选择、井网部署及其评价、开发方式选择、开发阶段的划分及工程量计算等。
(6)开发方案指标优选和推荐方案:气田采气速度及稳产方式、产量预测、压力预测、单井合理产量、生产井数及推荐方案的确定等。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地质储量计算及评价;
(2)划分开发层系,确定井距,布置和优化井网; (3)确定采气速度、合理预测产能;
(4)制定开发原则,确定开发方式,选择开发模式; (5)提出合理的开发步骤和开发方案。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 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具体见流程图1
(1)、了解沁水南部地区地层及构造特征; (2)、了解分析沁水南部地区煤层特征; (3)、计算地质储量及对煤层气储量进行评价; (4)、确定井距,合理部署开发井网; (5)、开发方案指标优选; (6)、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2.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措施
(1)储量的计算及评价部分:容积法计算储量,从煤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可采储量的评价采用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类比法和采收率计算法等方法进行计算;由于中国尚无开发成熟的煤层气藏,方
10
附录1 开题报告
案只选择物质平衡法和采收率计算法进行计算。
(2)开发部署方面:根据煤层的物性特征、构造、地层应力等确定井距,部署井网并进行对比分析,优化井网部署。
(3)经济评价:用动态经济评价法和静态经济评价法分别惊醒分析。 (4)开发方案的确定:综合分析气田情况和经济情况综合确定开采方案。
11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