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桶装油料储存安全基本要求
①保管人员按库房、垛位和品种相对固定,职责明确。
②品种、规格、批号标志、标牌及卡片,清楚且明显,不得错搬错放、错收错发。
③有严格的明火管理制度,并张挂墙上,使作业人员人人明白。 ④经常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并防止雷及尘土进入。 ⑤库存不准存放其他易燃物品。 ⑥油桶搬运码垛时,要轻取轻送,严禁从垛上铲运和拖拉,不准抛置油桶。立桶卧倒时要加垫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⑦寒冷地区储存桶装油品的库房,要防止低温析蜡。 ⑧为延长油料的储存期,延缓油料质量变化,桶装油料要尽可能存放在洞库、库房、棚库内。
⑨贵重及易变质的油料,应优先入库,桶装油料的入库顺序是:添加剂;低温启动汽油;润滑脂;特种液;稠化机油;航空润滑油;普通润滑油;航空汽油与喷汽燃料;车用汽油;柴油;用过的润滑油或洗涤剂等。 ⑩闪点低于45℃的轻质油料一律不准露天存放。 ○11桶装油料应根据具体情况,按湍料的品种、牌号分库分别堆放,并设置堆垛卡片。
(2)洞库、库房、棚库内桶装油料储存的管理
①入库储存桶装油料应擦净桶身,无油污,桶面标记要醒目清晰,按规定的入库顺序储存。
②桶装油料入库应区分品种、牌号、批次号,分类立式摆放;底部垫木方,每两个桶并拢成一行,行的方向要和窗口光线平行,大桶盖向外,多层堆垛时,底层桶大口要留在上层两桶之间,不得妨碍采样、检查,并设置堆垛卡片。
③严格收放手续,及时记录帐本,做到帐、物、卡相符,不准自己用储存的油料。
④保存有毒油料,要采取防毒措施。
⑤保持搬运机械、器材和电器设施技术性能完好,保持库内整洁,做到无油气、无油迹。
⑥库内主要通道净宽应大于1.8m,垛与垛之间净距离不得小于1m,垛与墙及柱的距离为0.25~0.5m,以便检查、搬运和疏散。 ⑦闪点低于28℃的油料,最多码2层,闪点在28~45℃之间最多码3层,闪点大于45℃最多码4层。
⑧洞库和潮湿库房,应适时通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相对湿度要保持40%~70%)。
⑨桶库存放桶装油料,桶与棚檐垂直距离不小于1.5m,以防日晒雨淋。
⑩不同构造的库房,夏季温差较大,贵重油料、轻质油料和高温下易变质油料应存入洞库或湿度较低的库房内。
11大风或雷雨天气时,应及时检查库房、棚库是否损坏和漏雨等。 ○
12库房内应悬挂堆垛示意图,以便于管理。 ○
(3)露天存放桶装油料的安全
①露天油桶堆放场不应设在铁路、公路干线附近,但应有专用的道路;也不宜设在陡壁的山脚下。场地应坚实干整,高出周围地面0.2m,有不小于5‰的排水坡度。
②存放场地四周有排水和水封隔油设施。桶装应用土堤或围墙保护,其高度应在0.5m左右,或为了避免阳光照射,可在堆放场周围种植油性的阔叶树。
③润滑脂油桶卧放时,应双行并列,桶底相对,桶口朝外朝上,最多不超过3层,层与层之间加垫木。 ④轻质油品应斜放,桶身倾斜于地面约成75°,成鱼鳞式相靠,下加垫木,以防地面水锈蚀油桶。
⑤油桶存放场地的垛长不能超过25m,宽度不超过15m,垛与垛之间净距不小于3m,每个围堤内最多4垛,垛与围堤的净距不小于5m,以便扑救火灾和疏散。
⑥垛内油桶要排列整齐,两行一排,排与排之前留1m通道,便于检查处理。 ⑦闪点低于45℃的易燃油品,不宜露天存放,可存放在简易敞篷内。 ⑧在下雨、雪后,应及时清扫桶顶的积雪、积水,检查垛位四周排水是否畅通。
⑨应保持场内无油迹、无油气,清除距垛位5m以内的杂草和易燃物。 (4)桶装储存油料数量的安全
①及时、安全。收发后立即更改数量,摘要栏要写明发给何单位。卡、物必须一致。
②各个栏目填写清楚,字迹工整,不乱画乱改。
③同牌号但不同批次的油料要分别设卡,不要混填。
④一张卡片用完后,应将表头各项结转于新卡片上,老卡片要妥善保存。 ⑤卡片的设置方法,应根据油料的存放条件而定,其放置位置在明显处。 (5)桶装储存油料安全检查
①储存桶装油料品种、牌号、数量、批次与帐、卡是否相符,桶面标记是否清晰。
②各种油料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垫木及油桶垛位是否平稳、牢固。 ③库房内,场地和油桶是否清洁,周围有无易燃物等杂物,发现后立即清除。 ④油桶有无渗漏现象,发现渗漏,应立即倒桶或补漏。 ⑤检查桶盖、桶箍有无松动现象。
⑥搬运机械、在用工具技术状况是否良好齐全。
反应釜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①准备必要的开车工具,如扳手、管钳等。
②确保减速机、机座轴承、釜用机封油盒内不缺油。
③确认传动部分完好后,点动电机,检查搅拌轴是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严禁反转。 ④用氮气(压缩空气)试漏,检查锅上进出口阀门是否内漏,相关动、静密封点是否有漏点,并用直接放空阀泄压,看压力能否很快泄完。 (2)开车时的安全要求
①按工艺操作规程进料,启动搅拌运行。
②反应釜在运行中要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凡出现超温、超压、超负荷等异常情况,立即按工艺规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禁止锅内超过规定的液位反应。
③严格按工艺规定的物料配比加(投)料,并均衡控制加料和升温速度,防止因配比错误或加(投)料加快,引起釜内剧烈反应,出现超温、超压、超负荷等异常情况,而引发设备事故。
④设备升温或降温时,操作动作一定要平稳,以避免温差应力和压力突然叠加,使设备产生变形或受损。
⑤严格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把设备运行与完好情况列入交接班,杜绝因交接班不清而出现异常情况和设备事故。
⑥停车时的要求:按工艺操作规程处理完反应釜物料后停搅拌,并检查、清洗或吹扫相关管线与设备,按工艺操作规程确认合格后准备下一循环的操作。 (3)日常检查维护保养
①听减速机和电机声音是否正常,摸减速机、电机、机座轴承等各部位的开车温度情况:一般温度≤40℃、最高温度≤60℃(手背在上可停留8s以上为正常)。 ②经常检查减速机有无漏油现象,轴封是否完好,看油泵是否上油,检查减速箱内油位和油质变化情况,釜用机封盒内是否缺油,必要时补加或更新相应的机油。 ③检查安全阀,防爆膜、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装置是否准确、灵敏、好用,安全阀、压力表是否已校验,并铅封完好,压力表的红线是否划正确,防爆膜是否内漏。 ④经常倾听反应釜内有无异常的振动和响声。
⑤保持搅拌轴清洁见光,对圆螺母连接的轴,检查搅拌轴转动方向是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严禁反转。
⑥定期进锅内检查搅拌、蛇管等锅内附件情况,并紧固松动螺栓,必要时更换有关零部件。
⑦检查反应釜所有进出口阀是否完好可用,若有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⑧检查反应釜的法兰和机座等有无螺栓松动,安全护罩是否完好可靠。
⑨检查反应釜本体有无裂纹、变形、鼓包、穿孔、腐蚀、泄漏等现象,保温、油漆等是否完整,有无脱落、烧焦情况。
⑩做好设备卫生,保证无油污,设备见本色。
锅炉调节及运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锅炉启动调试
①锅炉调试重要性:锅炉启动调试是全面检验主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生产准备工作的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今后锅炉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程序。通过启动调试应达到如下目的:检验锅炉、辅机、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安装质量;确保管道内表面清洁、管道内无杂物;初步了解锅炉和主要辅机等设备的运行特性;检验锅炉控制系统、保护系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初步检验锅炉和辅机满负荷运行能力;发现锅炉和辅机等存在的重要缺陷,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培训了有关运行人员对设备性能的了解及运行的初步调整,为试生产和商业运行打好基础。
②锅炉整体启动前的准备:锅炉整体启动试运前,应已完成各系统主要设备的分部调试外,还须完成锅炉的水压试验,烘炉,冷态空气动力特性试验,清洗锅炉本体,蒸汽管道吹扫,锅炉点火试验,锅炉安全阀整定,辅机联锁保护试验,锅炉主保护试验等主要工作。冷态启动前,通常按调试大纲、运行规程及锅炉使用说明书,对锅炉本体及其汽水系统、烟风系统、燃烧系统,有关的辅机、热控、化学水处理设备以及现场环境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满足锅炉安全启动条件。 (2)水压试验程序
①水压试验是对安装完毕的锅炉承压部件进行冷态检验,目的是检查锅炉承压部件的严密性,以确保锅炉今后的安全、经济运行。
②在所有受压件安装完毕之后,除那些在化学清洗需拆除外,锅炉应以设计压力的1.25~1.5倍进行初始水压试验。根据安全的要求,受压部件检修后的水压试验通常在正常的工作压力或设计压力下进行。
③锅炉的汽水系统、过热器和省煤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压力为锅筒工作压力的1.25倍;过热器则以过热器出口压力的1.5倍单独进行水压试验。如果锅炉在过热器进口没有安装截止阀,这些进口应该用盲法兰隔断。
④水压试验程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条件和设施,初次水压试验程序必须符合锅炉法规的技术要求。 (3)准备工作
①在向水冷壁和过热器开始充水前,应确认所有汽包和集箱中的外来物质都已清除。关闭所有疏水阀。充水时,打开所有常用的放气阀(例如过热器连接管道放气阀、省煤器连接管道放气阀、汽包放气阀)。
②在进行高于正常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前,所有安全阀均应按照有关制造商的要求装上堵板。如果水压试验在等于或低于正常工和压力下进行,则只需关闭安全阀本身就够了。请参阅安全阀制造商的说明书。 (4)充水过程
①通过一只适当的出口接头(例如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的疏水管或排气管)给过热器充水,直到所有部件都充满水,并溢流入汽包为止。 ②当水溢流入汽包时,即停止通过过热器出口接头的充水,关闭过热器的充水和排气管接头。
③用与过热器同样的方法再给执器充水。当水从所有再热器排排气阀溢出时,停止给再热器充水。
④通过正常充水接尖继续给锅炉充水。如果锅炉是通过省煤器上水,则省煤器再循环管路阀门(如果有)应处于全开位置。这样易于充水,且能尽量减少夹入的空气。 ⑤继续充水,直到水从汽包排气出口溢出,然后关闭所有排气阀。 (5)充水用水的水质要求
①用户应提供如下规定的处理水。上水温度一般为40~70℃,与汽包壁温差≤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