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观察小组。 回顾和解释 1、布置记月相日记。 7、学生个别观察的时候常中途放弃,组成小组观察可以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 1、鼓励学生重在坚持,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月亮每天“出现”的时间不同,和出现阴雨天如何处理。
第五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知道动植物、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
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
层次2: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但不能举出实际的例子。 层次3: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并能举出实例。 探究能力: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层次1:不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层次2: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但不能根据调查作出相
应地分析和判断。
层次3: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
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教学材料: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探索和调查 互动性质 1、昨天晚上你干了什么事? 1、你所做的事情,哪些事你白天一般不会做。 2、还有哪些事情是你白天做,但晚上不做的呢?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是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的。资料交流。 4、这些昼夜交替对动植物影响的事实,能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5、如果让你研究昼夜交替对动物或植物的影响,你打算怎么做? 6、交流观察计划、注意点。 1、布置课后观察。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2、让学生先从自身认识到昼夜对自己的影响。 3、课前要准备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分动物、植物两部分进行。 4、可以从身边说起,也可以说通过资料收集找到的。 5、指定计划。 1、观察活动不要困难。 回顾和解释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 2 3 4 科学内容 光的行进 照镜子 研究透镜 七色光 试验内容 1、 光沿直线传播 2、 小孔成像 1、 照镜子活动 2、 哈哈镜活动 材料 1、 手电筒、小孔板 2、 小孔板 3、 镜子 4、 不锈钢勺子 备注 1、 透镜的作用 1、 凹 2、 凸透镜成像实验 2、 凸透镜、蜡烛、屏 1、做彩虹 1、名片盒、硬币、平面镜、纸片
单元分析
过程与方法:
?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 尝试制作望远镜。
? 制造彩虹,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 ? 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 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
科学知识方面:
? 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 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本单元的内容: 1、光的行进 2、照镜子 3、研究透镜 4、七色光
单元教学概念图
小孔成像原理 沿直线传播 镜子成像原理 光的传播 反射 方向可以改变 色彩形成原因 彩虹的成因 潜望镜工作原日光色散原理 折射 凸透镜聚光 透镜的作用 凹透镜散光
第二单元调查
1、 你知道哪里有光吗?这些光是什么颜色?
2、 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
3、 哈哈镜跟平面镜有什么不同?
4、 放大镜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