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是惯性使球保持了继续运动的状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两个方面.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考点】弹力;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专题】应用题. 【分析】A压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命名的,弹力是从力的性质命名的,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根据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可以确定该选择项的正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加这种作用的是施力物体,承受这种作用的是受力物体.由此可以确定该选择项的正误.
C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若在竖直方向上不再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其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但两者不是同一个力.可以从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去分析. D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入手结合弹力的产生可以确定该选择项的正误.
【解答】解:A、当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由于桌面对茶杯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底部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使茶杯对桌面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故A正确.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茶杯对桌面施加了一个作用,故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故B错误.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茶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茶杯.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相同,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力,但两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根据A的分析可知D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1)此题考查了弹力的产生、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力的定义等知识点.
(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压力永远不会是重力. (3)哪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压力,该物体就发生了弹性形变.
3.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着许多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惯性小,所以容易来回抽杀
B.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仍受球拍的作用力 C.球拍击球时,只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大于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 【考点】惯性;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运动和力. 【分析】(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时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个是可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第9页(共23页)
(4)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A、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即容易来回抽杀.故A正确.
B、用球拍打击球后,由于惯性乒乓球仍在空中运动,此时球不再受球拍的作用力.故B说法错误. C、球拍击球时,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改变.故C说法错误.
D、用球拍打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力与乒乓球对球拍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学中的多个知识点,都是基础内容,是必须掌握的.
4.一只弹簧原长10cm,挂100N砝码时,弹簧变为12cm,如再加挂200N砝码时,弹簧的长度变为( )
A.16cm B.6cm C.14cm D.19cm 【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专题】应用题.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
【解答】解:原长为10cm,受到100N的拉力时,弹簧长为12cm,则100N的拉力伸长2cm,所以1N拉力伸长0.02cm.
受到200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4cm,再加上原长为12cm,所以弹簧长度为16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原理.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N,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 )
A.1N,2N B.0N,1N C.1N,0 N D.1N,1N 【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两种情况下弹簧都是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弹簧受到的一定是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在拉弹簧时,两端同时用力和一端固定,效果是相同的.
【解答】解: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弹簧不可能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图甲中,弹簧静止,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其示数就是1N;
图乙中,弹簧也是静止的,因此也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的示数也等于物体的重力1N. 故选D.
【点评】弹簧不可能仅一端受力而存在示数,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端用力另一端固定,和两端同时拉效果是相同的.
6.如图所示,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0页(共23页)
A.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没有惯性 B.静止的汽车没有惯性
C.汽车只有在刹车时才具有惯性
D.汽车在各种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考点】惯性.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抓住“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A不正确;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不正确;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两个力大小不一定相等,且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学习中特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
8.以下四个实例中,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 B.自行车脚踏板刻上花纹 C.给行李箱装上轮子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第11页(共23页)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变光滑的方法减小摩擦;故A错误; B、自行车脚踏板刻上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故B正确; C、给行李箱装上轮子,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故C错误;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接触的方法减小摩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明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并联系生活实际可解答此题.
9.如图所示,拉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桌面上做加速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拉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绳对木块的拉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答】解: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压力一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摩擦力大小不变,故A、B错误.
木块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故C错误.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关键知道平衡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0.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假设它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 ) A.做减速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圆周运动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本题需要从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受到细绳的拉力,并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只有当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才可以使用牛顿第一定律.
【解答】解:如果物体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12页(共2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