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析】在物理实验中,想得到某种情况的结论,一次或两次实验是不够的,是具有偶然性的,即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才可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 【解答】解:
由题知,从一张纸剪下宽1mm和2mm的纸条各一条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8N和3.7N,这仅仅是两次实验,所以不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即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一次或两次实验是具有偶然性的,所以要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才可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
【分析】(1)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2)辨别火线和零线用试电笔,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的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
【解答】解:(1)家庭电路中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
(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使测电笔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故答案为:220;火线。
【点评】掌握家庭电路电压、各家用电器连接方式等,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问题,不会有很深的题目。 14.
【分析】在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解答】解: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只要使用机械,就必然会在机械上消耗一部分额外功,也就是说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所以有用功总是会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故答案为:有用;小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需要清楚的是,使用任何机械必须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η总是小于1。 15.
【分析】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知道妈妈体重和小明的体重关系,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离支点的距离的大小;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解: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设小明的重力为G1,力臂为L1,妈妈的重力为G2,力臂为L2,
因为G1L1=G2L2、G1<G2,所以L1>L2,即妈妈比小明离转轴近;
若小明往转轴靠近一小段距离,即力臂为L1减小,为了保持跷跷板水平平衡,由G1L1=G2L2
知,在G1和G2不变时,L1减小,L2也减小,妈妈应适当靠近转轴。 故答案为:近;靠近。
【点评】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不能只看力或力臂的大小。 16.
【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导体在磁场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解答】解: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将导线ab向左运动,导线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若将导线ab向右运动,导线仍然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仍然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
若保持导线ab在磁场中静止,导线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电流指针不偏转。
故答案为:会;不会。
【点评】本题考查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属于基础性题目。
17.
【分析】(1)分析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汽车的运动状态; (2)确定汽车在20s~40s内通过的路程,代入公式v=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
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汽车在做变速运动,即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不同的;
由图知,从20s时到40s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 则汽车在20s~40s内的平均速度为: v==
=37.5m/s。
故答案为:不同;37.5。
【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18.
【分析】(1)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所处位置的高度有关,判断重力势能是否改变,看它的质量和高度是否变化就可以了;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运动的速度快慢有关,判断动能的大小看它的质量和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就可以了。 (2)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标准是:减小的转化为增多的。
【解答】解:熟透的杨梅会从树上自然掉落,质量不变,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杨梅的动能不断增多;同时其高度不断降低,重力势能不断减少,所以杨梅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故答案为:重力势;动。
【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可从高度和速度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能量的转化。 19.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结合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
【解答】解:(1)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 IL额=
=
=0.5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大=IL额=0.5A, 则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大=UI大=9V×0.5A=4.5W; (2)由I=可得,灯泡的电阻: RL=
=
=6Ω,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其分担的电压最大,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
=
,
即:=,
解得:U滑=7.5V。 故答案为:4.5;7.5。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20.
【分析】(1)根据悬浮条件F浮=G求出冰在油和水中体积之比,进而求出冰块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
(2)求出冰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对比排开水的体积分析确定界面的变化。 【解答】解: (1)因为冰块悬浮,
所以冰块受到的浮力:F浮=G, 即:ρ油gV1+ρ水gV2=ρ冰g(V1+V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