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日汉字比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2:4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日汉字比较

前 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之一,汉语的文字载体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汉字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汉字的使用已逾五千年之久。日本是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之一,汉字在两国的流传和使用亦由来已久。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作为汉字故乡的中国,还是作为汉字“第二故乡”的日本,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健全汉字系统。在中日的交流发展历程中,早期的日本学习中国汉字,到后期日本不断有新的词汇传到中国,汉字作为媒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从中国吸收的词汇,还是日本人自造的词汇,它们都是用汉字表示的。

汉字和汉字构成的词汇作为中日两大语言共同特点,近年来日本出现了“汉语热”现象,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语言体系中也包含了汉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尽管两个国家都使用汉字和汉字词汇,但是在字形和字义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如果不认真的分析这些不同,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错误甚至贻笑众人。

本文在以前的研究者的基础之上来具体比较中日汉字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汉字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的特色在于:全面的分析了汉字在日语中的重要性,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对中日汉字差异进行比较,通过一些例词分析其含义,揭示了众人之间汉字词汇的细微差别,从各个角度对汉字进行了分析。

1

中日汉字比较

第一章 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

1.1日本汉字的存在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了,除中国以外,也只有少数的几个国家使用它。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个国家,但是这并不就是说日本汉字等同于中国汉字,日本汉字除了一部分是从中国演变过来的,还有一部分就是根据汉语的造词法加工出来的一部份独有的汉字和词汇。

现在这个世界的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应该是从表意文字走向表音文字,即表意文字将消失。但是汉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舍弃掉的,日本人在汉字及基础上发展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这种表意文字辅以表音文字的多文字体系是日本语言的一大特色。在日本现在这种语言体系还是很难能舍弃掉日语,主要为以下的三点:

1.1.1文化载体功能

众所周知汉文化对日本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汉文化就没有日本传统文化。而日本文字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传到日本后,不仅使日语产生了文字体系,使日本人有了重要的记载语言的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汉字将汉文化带入了日本,而汉文化是日本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

现在日本的一些街道上用的基本都是汉字书写的标牌,教学书籍中汉字仍然是作为必修课占据重要的部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汉字,日本人该怎么生存。单单用假名是无法将用汉字书写的作品表达完整的。就是日本人的一些文化典籍、法律条文、杂志报刊都离不开汉字,所以对日本人来说,放弃汉字也就失去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学习汉字就是学习日本的传统文化。

1.1.2造词功能

汉字已经在日本发展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了,期间两国人们密切交往,汉语词汇大量的输入到日本,极大的丰富了日语词汇。汉字的词汇在日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其中一部分就是因为汉字本身强大的造词功能。汉字利用复合和派生产生了大量的词汇。

汉字的造词可以用一个汉字与其他多个汉字复合出大量的词汇,例如“事”字,就可以复合出来大量汉字词:

仕事 食事 事業 記事 事代 事店 事典 事故 事訳 事案 事解 事技 事件 事後 事項 事行 事実 事情 事績 事蹟 事前 事相

2

中日汉字比较

再有就是用词序颠倒造出来的词汇,例如:

会社/社会; 事情/情事; 人前/前人; 苦労/労苦; 生残/残生; 汉字的造词能力还表现在可以用不同的字形去标记相同的字音,即所谓的字形造词法,这也是补充新词的手段之一。例如: こてい いたい じろう こうてい 固定 湖底 古定 小堤 遺体 板井 異体 衣袋 胃体 次郎 耳漏 痔瘻 治良 嗣朗 慈郎 行程 工程 皇帝 肯定 公定 公邸 校庭 高低 校訂 航程 黄帝 口底 功定 孔底 1.1.3区别字意功能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所以区别字意的功能是汉字的一大特色,日语的这种汉字假名的混写方式弥补了汉字和假名各自的不足,例如:

なまむぎなまごめなまたまご

にわのにわにはにわのにわとりはわにをたべた 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にもいろいろある きしゃのきしゃはきしゃできしゃしな

以上的句子如果完全用假名来写是很难一下子读懂的,但是如果和汉字一起搭配的话意思就很明显了:

生麦生米生卵[1]

庭には二羽裏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スモモも桃、桃も桃、桃にもいろいろある 貴社の記者は汽車で帰社しな

尽管平假名和片假名是表音文字,易写易读,但它在表达复杂意义的句子时,其功能与汉字相比就相象形见细了。正如前面举过的例子,全部用假名写的句子有时由于各词义难以把握,反而影响阅读速度。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律条文、报刊杂志、科技论文里汉字词汇使用较多的原因。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日本的汉字体系是以汉字为主体的,没有了汉字,日本的各个方面就将崩溃,这也许就是日本文字体系还不能马上脱离表意文字的原因吧!

3

中日汉字比较

1.2日本汉字源于中国汉字

在中国文字早已发达完善时,日本尚未创造出自己的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先是借用汉字书写日本语言,后来又借助汉字创造出日本假名,假名与汉字混用,形成发展为今天仍在应用着的日文。

汉字是何时传到日本的,尚无定论,但据《后汉书》记载,在1世纪左右日本就已经与后汉之间有了交往。根据1784年在日本福冈县发现的刻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推测,这是当时一些南方小诸侯国前去汉朝朝贡时,汉光武帝所赐。同期出土的还有王莽时期铸造的货币“货泉”。说明这个时期日本人已开始接触到汉字,但还没有真正理解汉字的性能。在日本奈良县葛城郡新山出土的模仿“王莽镜”制造的“方格四神镜”就因缺乏对汉字真正的认识,将原镜中刻的十二支的顺序搞错了。可见,汉字在作为正式的文字使用之前,日本虽然接受了华夏的水稻技术、青铜器和铁器文化,迎来了从采集到农耕的弥生文化时期,但仍停留在只有口头语言、没有书面文字的文化水平上。据《古事记》和《日本书记》记载,日本应神天皇15、16年,百济的王仁曾持《论语》10卷、《千字文》1卷赴日讲经。这是有关日本人系统学习汉语的最早记录。一般认为应神天皇15、16年相当于公元四、五世纪。[2]

在公元10世纪,日本人借用了汉字的字形与注音,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一般说来,表音文字体系与表意文字体系基本上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日本人一方面创造了表音体系的假名文字,一方面保留了表意文字的汉字体系,这就把汉字运用简便,一字一意的优点与假名易读易写的特点结合起来,使日语文字语言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字体系。从汉字传入日本,在汉字500多年使用历史中,日本人已经在潜意识中把汉字作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视为本字,而把根据汉字创造出来的文字叫做“借名”,即“假名”。

所以,当汉字伴随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传播到日本时,人们趋之若鹜,崇尚汉文、汉诗,欣然接受了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同时,也说明了汉字因其自身特点而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借用价值。汉字是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地方传入日本的。所以,读音受到传入的时间、地点的影响非常大。

汉字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大量地传入日本,即:四~六世纪、七~八世纪。按照其发音的特点分为吴音、汉音、唐音等,其中保留最多的是吴音和汉音。吴音是在五~六世纪从长江下游江南地区传至日本的发音。汉音是七~八世纪由遣隋、遣唐使为主的留学生、

4

搜索更多关于: 中日汉字比较 的文档
中日汉字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rdka3w2ze6k2th1y0oz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