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关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血缘关系的远近就是行为依据,(A、别, B、义, C、亲)就是行为准则。
2、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A、行政执法, B、司法, C、动态的立法, D、守法)
2、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A、制度, C、文化, D、精神)的有机体。
2、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A、自由, C、人权, D、民主)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2、(A、法治, C、德治)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2 (A、平等性, C、应当性, D、公开性)是依法治国的特征。
3、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B、精神, C、物质)的所有成果。
4、儒家的特征是(A、提倡“中庸之道”, B、崇尚礼乐仁义, C、尊奉六经, 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儒家推崇的是(A、修身, B、平天下, C、治国, D、齐家)
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A、儒家, B、阴阳家, C、道家, D、法家)。
5 大藏经按语系分为(A、巴利语系, C、藏语系, D、汉语系)系统。
5、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A、耕作, B、发展、尊重, C、教育, D、培养)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A、人文精神, C、人文主义)。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A、等级观念, B、国家本位, C、宗法意识, D、礼治主义)
8、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A、精神, C、制度)两方面的因素。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A、四谛, B、五蕴, C、缘起)。
10 公权力行为一般为(A、行政行为, D、司法行为)。
6、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包括(A、人治, B、德治, C、神治, D、法治. )。
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B、道德, C、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8、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A、《诗》, B、《礼》、《乐》、《春秋》, C、《易》, D、《书》 )等教材。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A、四谛, C、五蕴, D、缘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