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教学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教育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 A、德育内容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方法
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 德育过程的( )。 A、内容 B、结构 C、层次 D、方法 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A、知识 B、能力 C、个性 D、品德 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A、知 B、情 C、意 D、行 6、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关键。
A、知 B、情 C、意 D、行 7、(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 )。
A、方法 B、基础 C、原则 D、途径 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 D、谈话和讨论 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
第 1 页
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2、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 )原则。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A、示范教育法 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C、多表扬,少批评 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疏导 B、导向 C、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因材施教
15、在德育中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 )原则。 A、疏导 B、导向 C、因材施教 D、正面教育
第 2 页
16、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育 B、劳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7、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A、劳动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劳动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 )方法。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21、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训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 ( )A、 说服法 B、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22、 托物言志是一种( )方法。
A、 说服法 B、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 )。 A、法制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2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第 3 页
。。 C、发展功能 D、享用性功能
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 享用功能
2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意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 教育性 D、享用性 2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 。
A、 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29、德育认知模式特别注重 (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0、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 )。 A、升华性问题 B、 突出道德争端 C、澄清与总结 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31、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是 ( )。 A、突出道德争端 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C、 澄清与总结 D、是情境复杂化
第 4 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德育是( )的总称。
A、知识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 E、审美教育
2、德育的形式有( )。
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区域德育 D、社会德育 E、民族德育
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 )特性。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民族性 E、继承性 4、我国教育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 知识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原则 E、劳动 6、德育的主要途径有(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7、说服的方法包括( )。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第 5 页
8、运用榜样法要注意的要求是( )。
A、注意时机 B、 选好学习的榜样 C、以诚待人 D、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E、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9、锻炼的方式有( )。
A、练习 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E、托物言志 10、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是( )。
A、注意时机 B、 坚持严格要求 C、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D、 明确目的性 E、注意检查和坚持 11、陶冶法的方式包括( )。
A、 人格感化 B、自然熏陶 C、环境熏陶 D、艺术陶冶 E、别人感化 12、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
A、 坚持严格要求 B、 创造良好的情境 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13、运用奖励和处分要注意的要求是(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以诚待人 C、发扬民主 D、注意时机 E、注重宣传与教育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 ) 2、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德育无论从内容到方式也都不
第 6 页
同,所以不同社会的德育是不能继承的。 ( ) 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 ) 4、疏导为主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 ) 5、德育的途径就是经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 ) 6、德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 7、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 ( ) 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 ) 四、填空题
1、学校德育是 、政治教育和 的总称。 2、德育包括 、学校教育和 等形式。
3、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 ,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具有 和 。 4、 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5、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 和 。
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 7、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8、 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
9、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生活辅导和 。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 与社会规范 的统一过程。 11、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 、 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12、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 和 。
第 7 页
13、 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1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 和受教育者 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与学生 之间的矛盾。
16、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17、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准。
18、在知、情、意、行四要素中, 是基础, 是关键。 19、道德情感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 和 作用。 20、 和 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1、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2、 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23、 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24、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2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 的总和。
26、说服的方式有讲解、 、报告、 、参观等。
2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其榜样包括 、 、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8、锻炼包括 、制度、 和组织活动等。 29、陶冶包括 、 和艺术陶冶等。
第 8 页
30、表扬一般可分为 和 两种方式。 五、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 2、德育目标 3、德育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 5、德育过程 6、政治教育 7、思想教育 8、德育原则 9、疏导原则 10、德育方法 11、说服法 12、榜样法 13、陶冶法 14、道德教育论 15、道德教育发展性原则 六、简答题
1、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2、制定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德育过程存在哪些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 5、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疏导性原则?
6、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7、德育过程中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注意哪些要求? 8、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9、德育认识模式有些什么特征? 10、教师在讨论引入阶段有何作用? 11、德育体谅模式有什么特征? 七、论述题
1、试论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 3、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
第 9 页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第 1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