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疾病名称: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 ㈠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证:常与跌、扑、闪、挫伤有关,急性发作,痛有定处,强迫体位,因腰腿痛而转侧困难。舌质紫红或舌边瘀斑,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沉滞困痛,疼痛明显,多为急性期,痛有热感,步履困难,湿热、潮湿天气加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有定处,重着而痛,遇风寒湿邪腰腿痛加重,自觉肢端冷痹,得温减轻,多有下肢麻木感。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4.肝肾亏虚证:慢性腰痛反复发作,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少腹拘急,畏寒肢冷、面色晄白、面目下肢浮肿、气短语怯、精神萎靡、自汗、便溏、舌白苔润、脉沉弱。 ㈡临证护理 1.腰腿疼痛
⑴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⑵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⑶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⑷给予骨盆土法牵引,牵引重量为5-10kg,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
牵引重量调节。 2.肢体麻木
⑴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⑵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⑶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⑷遵医嘱每周二四六带病人到综合理疗区行中药薰药、温针灸、中药离子导入、火罐等治疗;通知病人每周一、三、五到病区中医治疗室行中药外敷、腰痹病推拿、手指点穴、中药涂擦等松解类,以达到通络、解痉、镇痛。 3.下肢活动受限
⑴ 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⑵ 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⑶ 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⑷ 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㈢中医操作护理——腰椎土法牵引的护理
⒈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⒉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仰卧位、俯卧位)及牵引重量、牵引角度,
牵引时上下衣分开,固定带松紧适宜,使患者舒适持久。
⒊牵引时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以减少躯干肌肉收缩抵抗力,疼痛较甚不能平卧的患者可使用三角枕垫于膝部缓解不适。
⒋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出现疼痛加重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师处理。 ⒌注意防寒保暖,用大毛巾或薄被覆盖患者身体。 ⒍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㈣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辨证分型的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 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变化,随时更改饮食计划。
1.血瘀气滞型:饮食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金针菇、桃仁等。
2.寒湿痹阻型:饮食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如砂仁、羊肉、蛇酒等。药膳方:肉桂瘦肉汤、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忌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
3.湿热痹阻型:饮食宜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须等。药膳方:丝瓜瘦肉汤。忌辛辣燥热之品,如葱、蒜、胡椒等。
4.肝肾亏虚型: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木耳等。药膳方:莲子百合煲瘦肉汤。忌辛辣香燥之品。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桃仁、
杏仁、腰果、黑芝麻等。食疗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㈤用药护理
外敷何氏自制散剂后,应观察敷药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口服何氏自制胶囊,嘱病人饭后服用,如在服药期间有胃肠道不适,及时告知护士和管床医师。静脉输入活血化瘀中成药,如丹参、灯盏花素注射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减少输液反应。腰突症急性发作期间,静脉输入20%甘露醇时,要注意防止药物外渗,造成静脉炎。 ㈥健康指导
1. 急性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下床活动时带腰围加以保护和支撑,不宜久坐。
2. 做好腰部保护,防止腰部受到外伤,尽量不弯腰提重物,减轻腰部负荷。告知患者捡拾地上的物品时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3.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腰部的保健,提倡坐硬板凳,宜卧硬板薄软垫床。工作时要做到腰部姿势正确,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同时还要防止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4.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注意保护腰部,避免诱发和加重疼痛。
5. 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主要锻炼方法有:卧位直腿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