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接近水淹的井巷 B.接近导水断层
C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 D.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 11.承压含水层不具备疏水降压条件时,必须采取(BCD)等防水措施。
A。确定探水线 B.建筑防水闸门
C。留设防水煤柱 D.增加抗灾强排能力
12.井下排水系统中的(BCD)和配电设备及输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每年雨季前必须全面检修一次。
A.水仓 B.水管 C.闸阀 D.水泵
13.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ABC)情况。
A.空间位置 B.积水量 C.水压 D.水温 14.下列关于井下主要排水泵房的规定,正确的是(ABC)。
A.应当有工作和备用的排水管路
B.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及检修的水泵相适应,并能同时运转全部水泵 C.主要泵房至少有2个出口
D.每年至少做2次主要排水泵房的联合排水试验 15.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因素有(ABCD)
A.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 B.充水岩层接受补给条件 C.矿井边界补给条件 D.地质构造条件
16.当煤层充水含层与强含水层有直接水力联系时,下列含水层水源中,(ABCD)可导致严重突水事故。
A.老空水 B.孔隙水 C.裂隙水 D.岩溶水 17.下列属于矿井下防治水措施的有(ABCD).
A.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B.井下探放水
C.含水层的疏放降压 D.建设防水闸门和防水闸墙
18.按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在井田范围内的变化情况,通常可分为(ABCD)。
A.稳定煤层 B.较稳定煤层 C.不稳定煤层 D.极不稳定煤层 19.发现井下作业地点有突水预兆后应(ABCD)
A.停止作业 B.报告矿调度室
C.发出突水警报 D.撤出受水威胁地点人员 20.井下主要排水管必须有(AC)。
A.工作水管 B.检修水管 C.备用水管 D.应急水管 21.井下主要水仓必须有(AB)。
A.主仓 B.副仓 C应急仓 D.备用仓 22.安装钻机探水前,必须遵守的规定有(ACD)。
A.加强钻场附近巷道支护 B.测量钻场范围矿山压力 ’ C.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 D.设置专用电话 23.探放水设计中首先应设计出(ABD)。
A.积水线 B.探水线、 C.排水线 D.警戒线
24.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老窖积水的(ABC),都应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A.范围 B.标高 C.积水量 D.水温 25.在断层两侧需留安全煤柱,其原因是因为(ABC)
A.断层容易沟通水系 B.断层带附近易积聚瓦斯 C.断层带附近容易冒顶 D.断层带附近容易自燃 26.属于矿井充水的人为因素的是(ABD)。
A.旧的淹没巷道 B.未封闭的钻孔 C.充水的断层 D.不正确的采矿工作 27.属于矿井充水的自然因素的是(ABC)
A.大气降水 B.地表水 C.基岩的出露程度 D.未封闭的钻孔 28.严禁破坏(ABCD)等安全煤柱。
A.工业场地 B.矿界 C.防水 D.井巷 29.根据断层上下两盘岩体相对移动的方向,断层分为(ABC)。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推断层 D走向断层 30.断层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在(ABCD)
A.断层破碎严重时,影响采区划分和工作面巷道布置
B.会给支护工作和顶板管理带来困难,管理不善会造成顶板事故 C.容易引起断层透水事故
D.断层破碎带可能聚积瓦斯,当工作面通过时,容易发生瓦斯事故 31.根据水源不同,可将矿井水害分为(ABCD)
A.地表水水害 B.岩溶水水害 C.孔隙水水害 D.裂隙水水害 32.井上下对照图主要用于(ABC).
A.规划地面建设和地下开采设计,确定由于井下开采所引起的地面移动范围 B.解决在铁路、水体和建筑物下开采问题 C.解决矿井的防水、排水问题 D.解决供电线路敷设问题 33.《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ABC)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防止滞后突水。
A.水温 B.水量 C.水质. D.矿压 34.《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严禁将(ABCD)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A矸石 B.炉灰 C.垃圾 D.煤粉
35.探水是指在采掘过程中运用超前探查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ABC)等水体的具体位置、产状等基本情况。
A.含水构造 B.含水层 C老空积水 D.无炭柱
36.在透水事故的抢救中,要检查防水闸门是否(AB)并派专人看守,清理淤渣。
A.灵活 B.严密 C.抗压 D.抗拉
37.在透水事故的抢救中,水文地质人员应分析判断(ABC)及其变化。
A.突水来源 B.最大突水量 C测量涌水量大小 D.压力 38.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AD),做好记录。
A.水量 B.水温 C水质 D.水压 39.《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应(ABCD)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A.立即停止作业 B。采取措施 C.立即报告矿调度室D.发出警报 40.《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有专业人员分工观测井上积水情况、洪水情况、井下涌水量等有关水文变化情况以及矿区附近地面有无(ABC)等现象。
A.裂缝 B.老窑陷落 C.岩溶塌陷 D.褶曲 第四部分 煤矿开采安全
一、判断题
1.煤层底板的稳定性对支架底座的结构影响很大。 (√)
2.采煤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要全部编号管理,牌号清晰,不缺梁、少柱。 (√) 3.巷道两侧所形成的支承应力不一定比原岩应力高。(×) 4.巷道两侧边缘始终承受最大的支承应力。(×)
5.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越好,承受的支承应力越小。(×)
6.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顶梁与顶板要平行支设,其最大仰角应小于10°(×) 7.顶板松软破碎时,放顶距应适当加大。(×) 8.柱支撑法适用于极坚硬顶板。(√)
9.道维护须从提高围岩强度和控制围岩应力两方面采取措施。(√) 10.《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采煤工作面机道内顶梁水平楔数量要齐全(每梁一个),用小链与梁连挂。有冲击地压工作面选用防飞水平楔。 ( √ ) 11.《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 12.架设梯形棚,巷道侧压大时,支架的岔脚应该小些。 (×) 13.巷道坡度越大,支架的迎山角应当越大。(√)
14.巷道支护采用背板的作用是使矿压能均匀地分布到顶梁和柱腿上。(√) 15.巷道顶板管理应尽可能缩短工作面空顶时间和临时支护的长度。(√) 16.砌碹支护时,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使用不燃物充满填实。(√) 17.锚杆支护是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以达到巷道支护的目的。(√) 18.巷道支护时应尽量做到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
19.巷道掘进时影响巷道顶板管理的主要工序是破岩和支护两道工序。(√) 20.新掘巷道开口地点应选择在顶板稳定,支护完好的地点。(√)
21.巷道掘进过断层、裂隙构造带等破碎地带时,需采用超前支护的办法管理顶板。(√) 22.锚杆支护要定期做拉拔(拉力)试验,发现锚固力小于规定的要采取补打锚杆或架棚子等措施。(√)
23.在井下做锚杆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24.《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架棚支护巷道必须使用拉杆或撑木,正常情况下炮掘工作面距迎头10m内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25.后退式开采,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时,在工作面前方形成了前支承压力,它随工作面推 ,进而不断推移,最大值发生在工作面中部前方,峰值可达原岩应力的2—4倍。(√) 26.巷道越宽,煤层顶板所承受的压力越大。(√)
27.煤层顶板越松软、破碎,煤层顶板所承受的压力越小。(×)
28.采用水平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上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超前下一分层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
29.在坚硬和稳定的煤、岩层中,确定巷道不设支护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30.采用人工假顶分层垮落法开采的采煤工作面,确认垮落的顶板岩石能够胶结形成再生顶板时,需要铺设人工假顶。(×)
31.采用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生产中遇有断梁、支架悬空、窜矸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32.用水砂充填法控制顶板时,采空区和三角点必须充填满。(√)
33.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 (√)
34.采用人工假顶分层垮落法开采的采煤工作面,人工假顶必须铺设好,搭接严密。(√) 35.预防周期来压造成的事故,主要是准确地判断周期来压的预兆,及时采取加强顶板支护的措施。(√)
36.用带状充填法控制顶板时,必须在垒砌石垛带之前清扫底板上的浮煤,石砌带必须砌接到顶。(√)
37.巷道围岩中含水较大时,将会加快和加剧巷道的变形和破坏。(√)
38.采煤工作面支架的支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基本顶岩层的重量。(√)
39.普采工作面遇到平行工作面的断层时,在断层范围内要及时加强工作面支护,不得采用正常办法回柱。(√)
40.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下沉的要求。(√)
41.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时,顶板比较稳定的可不必制定安全措施。(×) 42.采煤工作面过褶曲时需事先挑顶或卧底,使采煤工作面底板起伏变化乎缓. (√) 43.采煤工作面采用正悬臂支架主要是为了支护采空区侧顶板。(×) 44.在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内形成的支承压力为固定支承压力。(×) 45.采煤工作面采用倒悬臂支架主要是为了支护采煤机机道上方顶板。(×)
46.随着采煤工作面推进,在采空区两侧形成的支承压力为移动支承压力。(×) 47.由坚硬岩层组成的顶板,顶板的初次垮落步距较小。(×) 48.通常采高大的工作面比采高小的工作面矿压显现明显。(√)
49.液压支架过旧巷时,可利用其前探梁托住旧巷支架的梁端,再逐步拉架前移。(√) 50.钻爆法掘进的岩石巷道,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形式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 51.采煤工作面放顶线上的支柱受力是均匀的。(×)
52.在周期来压期间,老顶的作用力是通过直接顶作用到支架上的。(√) 53.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54.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冒顶,主要是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的漏冒型冒顶。(√) 55.初次来压步距比周期来压步距小。(×)
56.煤巷锚杆支护巷道一侧超宽大于0.4m时,必须补打锚杆。(√ ) 57.《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条规定: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和与之相连接的巷道必须设专人维护。(√) 58.《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机采工作面挂梁不得落后机组10m,梁端要接顶,不得在无柱悬臂梁再挂悬臂梁。(√)
59.交叉点锚喷支护时,使用加长或全长锚固式锚杆,是预防冒顶事故的措施。(√) 60.分区式布置多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 61.盘区式巷道布置应用于近水平煤层的开采。(√)
62.采煤工作面两巷应无积水、无浮碴、无杂物,材料设备要码放整齐,并有标志牌。(√) 63.掘进巷道在揭露老空前,必须制定探查老空的安全措施.(√) 64.使用耙装机作业时必须照明。(√)
65.巷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与巷道所在的围岩性质有关。(√)
66.平行作业时,砌碹地点扩帮挑顶或巷道复喷时,掘进人员应撤到安全地点。(√) 67.掘进机掘进过断层时,应根据预见断层位置及性质,提前一定距离调整坡度。(√) 68.永久硐室可以布置在弱冲击地压煤层中。(×)
69.防治冲击地压的措施中,必须规定发生冲击地压时的撤人路线。(√) 70.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式一般采用前进式。(×)
71.倾斜长壁采煤工作面,当顶板淋水较大时,宜采用仰斜推进。(√) 72.倾斜长壁采煤工作面,当瓦斯涌出量较大时,宜采用俯斜推进。(√)
73.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主要特点是取消了上(下)山,简化了井下的巷道系统。(√) 74.煤矿实际入井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属于煤矿安全生产重大隐患。(√) 75.开采煤层群时,各煤层的开采顺序只能用下行式开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