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第3讲变异育种与进化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7:01: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 (3)通过途径____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答案 (1)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半 (2)1/2 100% (3)2

解析 (1)根据题图可知,途径1表示作物M的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自交胚。途径2表示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以有丝分裂代替减数分裂,其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与N植株相同,其卵细胞未受精可以直接发育成克隆胚。由于途径2中N植株在形成配子时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导致的基因重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N植株相同,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减半。(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作物M的F1基因杂合,若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2。克隆胚是由N植株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未受精获得的,其基因型与N植株相同。(3)由于途径2获得的克隆胚的基因型与N植株相同,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通过途径2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nn考点三 生物进化

1.物种形成的模式

(1)渐变式:大多数物种形成方式

如上图所示,物种4中的种群1、2、3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的差别,进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1、2、3。 (2)人工创造新物种

植物体细胞杂交A细胞+B细胞―――――――→A—B杂种植株 秋水仙素处理或A(二倍体)―――――――→B(四倍体) 低温诱导处理

2.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推算 (1)适用条件

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

①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p,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

9

2

2

②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x%,A的基因频率为1-x%。AA的基因型频率为(1-x%);Aa的基因型频率为2×x%×(1-x%)。

考向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应用

9.(2019·山东烟台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 B.不是所有的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并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答案 A

解析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不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因此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C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地理隔离也能够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因此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并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正确。

10.(2019·吉林第三次调研)下图为非洲某地区野兔被注射药物后一年和六年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野兔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样方法

B.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

C.被注射药物的野兔6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原因是药物导致部分野兔发生基因突变 D.不断给野兔注射药物,可以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答案 D

解析 调查野兔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A错误;注射药物后1年,大量个体死亡,说明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多于有耐药性个体数,B错误;野兔种群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所以6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是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C错误;不断给野兔注射药物,药物对野兔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会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从而使野兔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考向二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1.(2019·天津,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10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子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频率高 答案 B

解析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的影响,A项正确;在浅色岩P区,D基因的频率为0.1,则d基因的频率为0.9,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8,则浅色表现1

型频率为0.82,设杂合子频率为x,那么x+0.82=0.9,可算出x=0.16,同理,在深色熔

2岩床区,D基因的频率为0.7,则d基因的频率为0.3,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95,则浅色表现型频率为0.05,可算出杂合子频率为0.50,B项错误;已知浅色岩Q区D基因的频率为0.3,若该区深色囊鼠的基因型均为Dd,则D基因的频率为0.25,不足0.3,故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项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频率为0.8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频率为1-0.50=0.50,即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频率高,D项正确。

12.在若干年期间,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初次调查 二次调查

A.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 B.该种植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初次调查时种群中R的频率为40%,二次调查时为20% D.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解析 初次调查该种群中不含黄花植株,可推断此时该种群中无r基因,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A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二次调查时,由于不知道红花植株中RR、Rr和Rr各基因型个体的具体比例,所以不能确定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C错误;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正确。

++

红花植株 64% 36% 白花植株 36% 25% 黄花植株 0 39% 11

1.(2019·全国Ⅰ,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 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含基因b的花粉不育,可推出不存在窄叶雌株(XX),A项正确;宽叶雌株中有纯合子与杂合子,杂合宽叶雌株作母本时,子代雄株可为宽叶,也可为窄叶;纯合宽叶雌株作母本时,子代雄株全部为宽叶,B、D项正确;当窄叶雄株作父本时,由于含基因b的花粉不育,故后代只有雄性个体,C项错误。 2.(2019·天津南开区模拟)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等位基因中有一个突变基因即可患病的遗传病 B.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相应位置缺失2个碱基对所致 C.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准确诊断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 答案 D

解析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等位基因中有一个突变基因即可患病;若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等位基因中有两个突变基因才会患病,A错误;由于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所以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是基因相应位置缺失3×2=6个碱基对所致,B错误;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通过染色体检查可确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故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准确诊断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D正确。

3.某个种群由于隐性基因d纯合时致死,该种群只有两种基因型:DD和Dd,已知基因型DD的频率为20%、Dd的频率为80%,让该种群随机交配繁殖一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子代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4/7

bb

12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第3讲变异育种与进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rw997nsia38ccg96mxg8n6j4879hw00bzc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