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人物名字);时间是581年;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2、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为什么?“开皇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大幅度的增长,粮食充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所以其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
原因:⑴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⑵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⑶注重吏治;⑷提倡节俭。 3、材料:“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⑴你知道材料中的“渠”指的是什么吗? 隋朝大运河 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全国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⑶此渠是谁下令开通的?他开通此渠的目的是什么?
隋炀帝;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⑷此渠的中心在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此渠在古代世界上地位: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⑸它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1、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又被称为唐高祖,唐的都城在长安。
2、唐太宗是李世民,其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房谋杜断”中的“房”是房玄龄,“杜”是杜如晦。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是武则天,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唐太宗与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6、材料一、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⑴材料一中的“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以古为镜”是指汲取隋亡的教训;
“以人为镜”指多听像魏征一样的大臣的建议。 ⑵材料二是谁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唐太宗的话;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⑶为了避免“覆舟”他产生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和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治国思想: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第3课 开元盛世
1、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创新与发展。如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唐朝时,陶瓷业有重要发展,最为有名的是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其中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唐朝的长安(都市名称)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 坊(居民住宅区)和市(繁华的商业区)。 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答一历史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6、简述唐玄宗与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⑴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⑵重视农业生产;⑶注意“戒奢从简”;⑷统治时期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7、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⑴这首诗是何人的何作品? 杜甫的《忆昔》
⑵诗中从哪些方面描述了什么景象?
从人口之多、粮食之充足、社会之安定等方面描写了唐朝的繁荣富庶,天下太平景象。 ⑶“开元”是谁统治时期?
唐玄宗
⑷为何引文中称为“开元全盛日”?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所以称为“开元全盛日”。 ⑸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有哪一些?
①唐太宗、武则天为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②唐玄宗任用贤臣,“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戒奢从简。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隋唐时,对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作出贡献的几位皇帝有: ⑴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⑵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⑶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⑷武则天,设殿试;武举;
⑸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科举制诞生于隋朝(朝代),完善于唐朝(朝代),废除于清朝末年。 3、简述科举制诞生的意义。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4、请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官府任职;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⑷影响到了邻国。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藏族的祖先是吐蕃人;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纥;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六诏居民。
2、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⑴“朕”是谁?他被当时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 天可汗
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体现了开明的友好的民族政策。
⑶请举出四例具体史实来说明唐朝的上述民族政策。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②金城公主入吐蕃;③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④唐玄宗封粟末靺革曷首领为渤海郡王;⑤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⑷这样的民族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同边疆各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 3、“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⑴上述引文是谁的话?其中的“帝舅宿亲”是什么意思? 尺带珠丹;
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⑵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金城公主入吐蕃
⑶文中“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吐蕃
⑷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并说出这两件事的共同作用。 文成公主入吐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6课 对外友好交往
1、 与唐朝建立友好往来的国家有日本、新罗、天竺等。 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3、隋唐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新罗物产。
4、唐玄宗时,鉴真(姓名)赴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建筑),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它见证了中日的友好交往。
5、唐朝赴天竺的杰出使者是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6、电视剧《西游记》是根据玄奘西游(历史事件)改编的,发生于唐太宗(人物)在位时,西游的目的地是天竺,该事件的影响是: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7、简答:唐朝时,为何外国人将中国人称为“唐人”?
⑴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⑵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⑶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所以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8、简述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⑴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了政治改革(大化改新)。⑵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⑶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城的建筑样式相同。⑷唐诗特别是白居易的诗深受日本人喜爱。⑸日本的士大夫热爱中国的书法。 9、简述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影响。
⑴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了中国当时的先进文化;⑵密切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⑶促进了中外
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赵州桥,它是隋朝(朝代)的李春(姓名)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2、隋唐的建筑有突出成就,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隋唐这一成就(A)
A、万里长城 B、李春主持建造的赵州桥 C、唐长安城 D、大明宫含元殿
3、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朝代)印制的《金刚经》(作品)。 4、唐朝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其中,“诗圣”是杜甫,“诗仙”是李白。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5、完成下列表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诗歌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代表作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三吏”、“三别” 《秦中吟》《新乐府》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其中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2、唐朝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吴道之,后世称他为“画圣”,他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还有阎立本,擅长画人物故事画,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3、隋唐时,石窟艺术的代表是敦煌莫高窟,它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 填表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12世纪初 1127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契丹 汉 党项 女真 汉 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阿骨打 赵构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会宁--中都 临安 2、 下列关于契丹族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隋唐时契丹逐步强大起来 B、唐末,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冶铁,有了农耕生活 C、10世纪初,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 D、辽太祖不断向南扩张势力,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3、北宋建立与陈桥驿兵变(答一历史事件)有关。
4、澶渊之盟的签订双方是北宋和辽;内容是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影响: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双方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
5、澶州大战中,力劝北宋皇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寇准。
6、宋夏议和的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影响:有利于双方生产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