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石潭记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1 4:00: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石潭记》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它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游记散文,山水游记,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的山水游记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很有特色。对景物的描绘不仅能肖其貌且能传其神,常结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别具味外之味。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二个文言文单元,选入了四篇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编入这类文章意在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学这篇美文,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结合亲身体验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小石潭记》,既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帮助学生体会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凄美特色,体会其意境美、艺术美。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游记散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对游记散文的欣赏能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它又在“实施建议”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基本养成查阅资料、圈点勾画、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赏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的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学生的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鉴赏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领略小石潭寂静、幽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与同遭遇作家的同类作品比较阅读,引发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和结构之美。

2.理解作者在写景状物中寄托的凄苦忧伤的感情,并能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获得一定的人生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本文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因此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点。又因本文在表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法:

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鉴赏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诵读法:朗读之于文言文,犹如活水之于游鱼,必不可少。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质疑法:对文章的词句疏通、内容理解、写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难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鉴赏法:利用图片鉴赏及情境重现的形式引发对课文的深入探究。 整理法: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特点、作者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背诵作铺垫。利用反思笔记整理文言文的重点词句,总结学习过程、结果及方法。

另外,本文由于时代背景遥远、文言词汇艰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难以把握,因此设计了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消除阅读障碍。

自主预习:

熟读课文及《永州八记》中的有关文章(下发《钴姆潭西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文章)疏通课文,圈画重点疑点,做好自学笔记。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自主选择以下研究任务:

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学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方法有: 1、自主阅读法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朗读法。 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质疑探究法。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共分为两课时,我接下来展示的是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3分钟) 伴随一曲《高山流水》,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充满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踏着吴均的脚步走近过富春江奇特秀美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起去游览清幽秀美的小石潭。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音乐、教师的示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了

2

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导入新课。

2、朗读疏通(8分钟)

①示范朗读。导入后音乐响起(高山流水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地配乐朗读课文。

②自读课文。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具体方法:一人读书,一人发现读音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来,两人都拿不准的地方借助注释词典,讨论统一意见。

③全班齐读或推荐朗读好的学生读。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生字难句、多音字较多,学生难以读好。示范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熏陶感染,初步领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尽快进入自主朗读的状态,同时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两人小组的朗读,激励学生人人参与,既互相系检查了预习又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查漏补缺。最后的齐读进一步体验了朗读的语感、气势。

3.预习检查(8分钟)

出示练习,当堂检测。生快速完成后,教师点评。 ⑴ 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为 kān( ) 俶( )尔远逝

往来 xī( )忽 yǐ( )然不动 参( )差( )披拂 悄怆( )幽 suì( ) ⑵ 解释加点字: 伐竹取道 青树翠蔓, 悄怆幽邃 犬牙差互

⑶ 填空:作者是按__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__,后见_____。写潭中的

景物,先近观___、___、___、___,后远望__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

贬后忧伤的心境。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又获得了教学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

4、设计路线(6分钟)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试着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结合景物特点给景点取一个名字,(教师提示可以用亭、台、廊、馆、阁等来命名)

(篁竹林----奇石馆----翠蔓廊----观鱼台----幽竹潭----望溪亭)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设计旅游线路,让学生理清写景顺序,给景点取名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学习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写法。上台导游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小石潭的幽静,体会优美的景色,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致,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3

5、品读鉴赏(15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记,游记,把游玩某处风景胜地记下来。潭,深水。 本文题目为《小石潭记》,字字在课文中都有“文章”,例如,记,文章处处都体现了“游记”的特点。“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了小石潭发现的经过。

请同学们从“小”“石”“潭”“记”任选一个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字。

2、阅读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它营造的美吗?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春》《答谢中书书》等古今散文的方法及经验,学生可以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自由研读文章,有自己的发现,相互补充,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3、《小石潭记》广为后人所称道,仅仅是因为语言、景物写得特别美吗?永州不乏奇山异水,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石潭让柳宗元如此难忘?我们能不能在小石潭的身上看到作者的影子?(默读课文,思考)

讨论后明确: 板书

小石潭: 柳宗元: 景色优美 满腹才华

地处荒僻,无人欣赏 被贬永州,不得重用 幽邃冷清 忧郁苦闷 清澈明净 人格高洁

小石潭折射的就是柳宗元的影子,它悄怆幽邃的境界,正是作者处境、心境的写照。

六、总结延伸(5分钟)

1、整理反思笔记,准备做练习检测。(课内完成) 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 作者作品背景:

重点字词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 疑难及主题探究: 方法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复习反馈,使学生的整理归纳、反思评价成为习惯。 2、选读《永州八记》中的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或段落写好书面复述。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范围,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写法有整体的印象、初步的探究,对复述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学以致用。 七、《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追求

1.提纲挈领,注重整体赏析,能力层级逐步推进。 2.使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都获得表达的机会,学有所得。

3.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4

搜索更多关于: 小石潭记说课稿 的文档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rzwx3y5496et861e24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