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宏观经济学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3:09: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3、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DP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GDP增加了,因为这些人员原来领的失业救济金不计入GDP,而现在作为政府雇员领取报酬要作为政府购买计入GDP。

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DP?

答题要点:算。因为这里虽没有发生市场交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固而艘看作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他的房子如果自己不住而租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计入GDP。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5、GDP与GNP的关系如何?

答案提要: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常住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注意: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GDP:国土原则;GNP:国民原则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最终产品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最终产品价值=GNP 或者写成:GDP +国外要素净收入= GNP

国外要素净收入:本国国民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国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6、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要点: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于生产经营,比方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后收入,因此要记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第三章 简单凯恩斯模型

1.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

答题要点: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所谓供给价格是指导致企业肯雇佣一定数量工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时所必需取得的收益,这收益必须等于生产这些产品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所有产品供给价格之和即总供给价格,所谓需求价格是指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用来购买其产品的价格,总需求价格是全部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愿意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的总和。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都随就业量增加而增加。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亦即一定就业量下预期收益会超过诱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须的收益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只有当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预期利润,从而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达到均衡状态,这时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2、 什么是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解答:(1)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的依存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f(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收入是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反之亦然。

(2)平均储蓄倾向APS: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S=S/Y

(3)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重,MPS=△S/△Y 3、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4、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5.简要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 C(Y)+S(Y)=Y

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第三,平均消费倾向APC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既APC+APS=1;边际消费倾向APC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既MPC+MPS=1

可见,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

6、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为什么? 答案提要: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均衡产出 水平上计划总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7、有人说:“我难以理解宏观经济学有时收入变化似乎引起消费变化,有时消费变化似乎引起收入变化。”请你说说哪个对?

答:两种说法都对。假定有消费函数C=a+bYd,在此自发消费a增加会引起消费C增加,从而使总需求(总支出)增加, 进而会引起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又会进而引起消费增加,即式中bYd增加,这就是引致消费.引致消费增加反过来又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因此,这两种说法都正确,说明消费支出和收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8、能否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支出变动量的关系,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二是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因为一般来说,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因此,不会等于1或者0。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0而小于1,当人们的收入很低甚至是0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9、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答:没有同样大的影响.由自发投资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以后引起的消费称引致消费,这样的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小于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有消费不是收入变化带来的.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时候,才会和自发投资一样对国民收入发生影响。 第四章 LS—LM模型

1.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答题要点: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固为,IS和LM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曲线离IS曲线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较近,当这样的IS和LM线相交时,交点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

2.什么是IS一LM模型?

答题要点: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1S-LM

3、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曲线不变),新增加的货币需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这个过程,在IS-LM模型上,表现为在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产品市场看,在IS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LM曲线向右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4、什么是货币需求,根据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哪些,都受什么影响?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1)交易动机,指个人货厂商为交易目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的影响;(2)谨慎动机,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货币需求。受收入的影响;(3)投机动机,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

5、如何理解流动性陷阱?

答案提要:在利率很低的时候,人们相信利率即将上升,此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无限大,即不管货币供给增加多少,都会被公众手头持有,而不会去购买债券,这种情况被称为是“流动性陷阱”,这种情况也称为“凯恩斯陷阱”。当经济处在流动性陷阱的时候,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只能带来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不能改变利率水平,此时货币政策相对无效,而财政政策相对有效。

6.IS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题要点:IS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要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要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要随之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于是当坐标图形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曲线就必然向有下倾斜。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曲线就不会向右下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为水平状时,则IS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1.则IS曲线也成为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可假定IS曲线为向右下倾斜的。

7、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会有什么变动?

答:若消费函数用C=a+bY表示,由自发消费a增加或减少,会使IS向右上或左下平行移动,而边际消费倾向b增大或变小,则使IS曲线斜率变小或变大,原因是b变大表示同样收入中会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留下作储蓄的更少了,为使储蓄和一定利率水平上的投资相等,现在需要有更多的收入才能产生相应的储蓄,从而要有更多的收入和一定的利率相结合才能使I=S,这就使IS曲线变得更为平缓。

8、什么是货币需求,根据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哪些,都受什么影响?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1)交易动机,指个人货厂商为交易目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的影响;(2)谨慎动机,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货币需求。受收入的影响;(3)投机动机,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

9、简述LM曲线及其特征。

答案提要:(1)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Y)与利息率(r)的组合轨迹。LM曲线中的L是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L(Y,R),M是货币供给量。

搜索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试题 的文档
宏观经济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s1pu8xvl42xzhu2kzn0175lm26knl009z0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