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 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倜傥(tǎng) 秕谷(bǐ) 迭起(dié) 气冲斗牛(dǒu ) B祈祷(qǐ) 赫然(hè) 炽.痛(chì) 迥乎不同(jiǒng ) C亘古(gèn) 嫉妒(jí) 喧闹(xuān) 热情澎湃(bài ) D重荷(hè) 木屐(jī) 哺育(pǔ ) 锲而不舍(qiè )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怪诞 轻捷 一泄万丈 家喻户晓 B. 幽寂 污秽 鞠躬尽瘁 义愤填膺 C. 殉职 骊歌 一拍即合 荒草凄凄 D. 屏障 谰语 九屈连环 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教练当 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
目相看的那一天。
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 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 ,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 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_______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
______________ 。人生如茶,有时__________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 B.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
C.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 D.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
5、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3页)
二、(本大题共4小题,第6题8分,第7题2分,第8题2分,第9题1分,共13分) 6.默写古诗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 :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 。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7—9题。 【古之黄河】
7.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近之黄河】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
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9.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0—14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3页)
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0.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1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12.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3.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
14.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
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5题2分,16-19题各3分,共14分)
⑴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朋友小声说:“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⑵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小姑娘抬头呜咽:“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⑶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3页)
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⑷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⑸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我把工作丢了。”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⑹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⑺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⑻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⑻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15.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6.阅读第(3)节,说一说,面对哭泣的小姑娘,我为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
17.说说下面语句的含义。
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
如初。
18.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叙写朋友家小保姆丢手机的事情,是为了引出后文作者的感悟: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
B.第(5)节中“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与我“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相呼应。
C.第(6)节中医生说我“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是医生以幽默的方式形容“我”当时因内心郁闷而眉头深锁的样子,为“我”后来情绪的转变作铺垫。
D.文章通过多个事例诠释人生感悟,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3页)
相关推荐: